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没了!

第1032章 你说这是偷袭?(1/1)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没了!》最新章节。

长崎沿海边上,十几艘船浩浩荡荡而来。

这样的场景,若是张北海不能发现,那简直就是把大明舰队给当成瞎子了。

下一刻,长崎军港吹起号角,听到声音的士兵,在工地的直接扛着工具往营地跑,在休息的,一个鲤鱼打挺就站起来集合。

动静并不小,长崎的倭人还是第一次见识明军大规模集结。

大批的士兵成列队朝着港口跑去,光是脚步声就如闷雷,更何况集合号角那嘹亮的声音。

不出两刻钟,所有士兵就集结完毕。

朱仪也从城主府直接跑向港口,集结号当前,可不是一介总督能够摆谱的。

当朱仪就位后,令官立刻大声宣布,道:“海上出现不明船只,请总督大人宣布战备状态。”

闻言,朱仪瞪大了眼睛,简单的一句话,就说明对方船只来者不善,肯定是直接冲撞了大明巡航战船。

得知情况之后,朱仪也没有犹豫,大手一挥,道:“全体都有,启动一级战备!”

了望台立刻挥舞起了红旗,在长崎的明商见状,顿时也都朝着城主府跑去。

这是从天津而来的海商必备常识,红色令旗就是代表着一级战备状态,一旦开启,那么城主府以及周边就是庇护所。

至于长崎的倭人,先是一脸疑惑,紧接着就随大流,跟着明商一起跑往城主府。

当他们跑到城主府周围的时候,都不需要分辨,光是看到那成排的火枪兵,各种碉楼沟壑,以及火炮拒马形成的一条明显界限,而空出来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入口。

看到这些,明商并没有在意,直接就往里面跑,但是倭人纷纷停下了脚步。

没办法,明军的气势太过吓人,他们是卑微的倭人,可不像大明人那么有恃无恐。

而在居民避难的时候,海边一艘艘战舰开始将海兵送上船,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在极短的时间内,舰队已经载好成员,随着令旗展开阵型。

朱仪没有上船,军事指挥已经转交给张北海,而他则是需要回去城主府,安抚居民的同时,指挥大局。

“指挥大人,这一级战备,是不是太夸张了?”

福船上,张北海的副将挠着头,看着身后那气势汹汹而来的舰队,有些气弱问道。

“长崎乃是我大明租界,对方无视警告,便是侵犯我大明领海,若是不给予沉重打击,那我大明颜面何存!”

张北海冷眼看向前方的船队,道:“松弛太久了,总该试试水。”

“传令全体战舰,打开炮门,全速迂回前进,不得放过任何一艘敌船。”

对于大明舰队而言,对方不过是一些船队而已,虽然不知道对方想做什么,但无视前期警告,那就是对大明的挑衅,自然不能放过。

舰队乘风破浪,整体提速,朝着侧面前进。

此时,远贺郡而来的船队,对于之前朝自己喊话之后,见自己船多就跑的大明船只,轻视之心刚刚升起,为首之人正在朝着自己的部下吹嘘。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明日方舟:从零开始,走遍泰拉
明日方舟:从零开始,走遍泰拉
关于明日方舟:从零开始,走遍泰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魂穿成了乌萨斯乡村里的小人物,难道就干不出大事业了吗?不露圭角,乘势而起!我陈一鸣上辈子一事无成,这辈子要一鸣惊人!没有系统给的金手指、没有海嗣邪魔给的飞升,我就算只靠自己,也要把旧世界砸个稀巴烂!乌萨斯的意志与我为敌、诸国的旧势力联合起来——让我一次又一次一无所有……但是,我能战胜你们一次,就能战胜你们第二次、第三次!去告诉诸国——他们应知
训练师安迪
娇妻逼我纳妾:女帝上门求负责
娇妻逼我纳妾:女帝上门求负责
+++王阳本是二十一世纪的一个普普通通的青年,在一次意外中穿越到了平行世界——大乾,而且稀里糊涂的与宁国公府的世子调换了时空。他刚来大乾的第一天就要与京城第一美人成亲,而她似乎与他还有一些前尘往事……在一次偶然中,王阳与女帝结识。“王阳,朕怀孕了……“真的吗?谁的?“你混蛋!……国家危难之时,人人有责,身为大乾的一份子,王阳自不例外。
只有明月如故
穿成古代医仙,开局救下太守千金
穿成古代医仙,开局救下太守千金
方岐穿越古代,却惊愕发现,前身真不是人啊!田地宅子被输得一干二净,父亲留下的医馆也被抵押了出去。就连妹妹方毓都要嫁给恶少当小妾,偿还他欠下的赌债!好在他触碰药箱之际,竟意外获得神医传承。开局救下危在旦夕的太守千金,从此声名远扬。愿身领医道,救治天下疾苦!
爱吃水果酱
大唐钓鱼人
大唐钓鱼人
关于大唐钓鱼人:穿越大唐,身为县令之子,居然吃不上肉。本以为可以平躺,奈何吃穿住行都要靠自己。愿以为不过寒门,原来最大的世家是死敌。
超龄奶爸
宋歌声声慢
宋歌声声慢
这是一本小说,字数是150万字,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朝廷为了稳定局势特招苏轼入朝与旧党抗衡,致使司马光等旧党不得过分打压新党,而苏轼也借机想施行自己的新法,从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不乏一些真实历史改变的故事。,小说涉及到新党,旧党,苏党,苏轼,黄庭坚,司马光,文彦博,范纯仁,李格非(李清照的爹),蔡京,童贯,高俅,高滔滔(高太后),向宗英(向太后),梁萧音(西夏梁太后),李清照,赵煦,赵佶(宋徽宗),
武当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