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没了!

第1033章 必须付出代价(1/1)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没了!》最新章节。

一连串的败兵跪在地上,神情颓然,目光空洞。

倭人敬鬼神,可在这群败兵的心中,明军简直就是魔神。

坚船利炮是世界上最能让人冷静的道理。

就好像现在,跪在地上的败兵,头脑清醒,比任何时候都要清醒。

周边围着众多倭民,对着跪在地上的人指指点点。

他们实在是想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样的自信,才会觉得用几条小船就能对抗大明的庞然大物。

这就算让长崎的倭民想个三天三夜,他们也想不通。

别说他们了,朱仪也想不明白。

看着眼前瘦瘦弱弱的败兵,就那裸露在外的排骨,面黄肌瘦的脸颊,感觉自己一只手就能捏死一个。

这些败兵成排跪在地上,抬眼就能看到冒着寒光的长刀,就在他们眼前晃动。

“说,谁让你们来的。”

朱仪冷眼开口喝道,把不少败兵吓得一个激灵。

虽然听不懂,但是能感受到犹如神魔暴露的气势。

一旁的通事翻译朱仪的话,语气也是愤怒,区区撮尔小国,胆敢冒犯天朝租界,这就算了,来的就是这简陋的船队,简直不把大明放在眼里。

没有办法,现在消息闭塞,郑和的时代已经过了一代人,而大明又封海,所以导致周边邦国有些人忘了大明曾经拥有着一支无敌的舰队。

败兵紧抿着嘴,内心想着这是尽忠的时刻,绝对不能背叛主公。

“斩!”

朱仪大略扫了一眼,见没有人开口,就对着士兵扬头示意。

得令,士兵直接举起横刀,毫不犹豫就劈砍而下。

鲜血飞溅,在那被砍头的败兵身旁的人,直接被喷了满脸的血渍,睁开眼睛后,就看到同伴的头颅滚到他眼前,面对着他,双眼瞪得老大,似乎还未从情况中反应过来。

周围的倭民发出阵阵惊呼声,可是,当看到那位总督大人皱眉看向他们,顿时就捂住嘴,不敢再发出声音。

“说,谁让你们来的。”

砍了一个人,朱仪就再次开口。

待通事翻译之后,依旧还是没人出声,于是朱仪又简单发出一个音节:“斩!”

朱仪大致能猜到是哪方势力那么不开眼,但是,现在就是要让倭人都知道,不是大明惹事,而是惹了大明,就要付出代价。

一连斩了三个之后,朱仪习惯性开口道:“谁让你们…”

这次,有败兵已经破防了,因为按照顺序,下一个就是他,所以,没等朱仪说完,他立刻叽里呱啦的叫了起来。

朱仪看向通事,那通事立马翻译,道:“筑前国大名主,秋月种高,挟持了他们的家人,只要这次袭击成功,就会得到一笔财富。”

“斩了!”

朱仪听完之后,便淡然道:“某话都还没说完,抢答什么!”

话音落下,刚才那开口的人就一个人头落地。

这样的场景,直接把剩下的人都吓坏了,不过,朱仪的目的已经达到,周边的倭民都听到了刚才那人的话。

毕竟那人因为恐惧,声音极大。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宋歌声声慢
宋歌声声慢
这是一本小说,字数是150万字,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朝廷为了稳定局势特招苏轼入朝与旧党抗衡,致使司马光等旧党不得过分打压新党,而苏轼也借机想施行自己的新法,从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不乏一些真实历史改变的故事。,小说涉及到新党,旧党,苏党,苏轼,黄庭坚,司马光,文彦博,范纯仁,李格非(李清照的爹),蔡京,童贯,高俅,高滔滔(高太后),向宗英(向太后),梁萧音(西夏梁太后),李清照,赵煦,赵佶(宋徽宗),
武当翠山
大唐钓鱼人
大唐钓鱼人
关于大唐钓鱼人:穿越大唐,身为县令之子,居然吃不上肉。本以为可以平躺,奈何吃穿住行都要靠自己。愿以为不过寒门,原来最大的世家是死敌。
超龄奶爸
盗墓之今天我又穿成了谁
盗墓之今天我又穿成了谁
关于盗墓之今天我又穿成了谁:(快穿+盗墓同人+空间+炮灰)欢迎来番茄免费小说阅读我的作品。第一个小故事,没写好,不想再改了,可跳过。作者私设如山,虽然是盗墓同人文,但是谁看谁知道~本文主角是一株小花仙,本身没有性别之分,以穿越后的本人为准。小花仙为体验人类七情六欲,穿越进盗墓世界,成为种种炮灰和配角,甚至是主角。第一个:王萌第二个:黎蔟第三个:白欢第四个:吴妤第五个:张瑞泽第六个:解涟环第七个:
一览众山河
敬之颠沛
敬之颠沛
故事发生在西汉末年,皇权不断更替下,皇族中人怎可独善其身?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因着立场、观念越走越远,刘黎是否获得真心善待之人?“血肉至亲,枕边爱人,相同志向的伙伴…,非要榨干吾最后价值才能罢休!”长夜难眠,每每思及此处,无不泪满衣袖。…大砥...
我有只小狗叫芒果
大唐储君
大唐储君
关于大唐储君:在大唐的恢弘篇章之中,李承乾,这位年仅八岁就被册立为太子的皇室贵胄,十二岁便肩负起监国的重大责任。他天赋异禀,聪慧过人,身姿挺拔,容貌英俊,且宅心仁厚,至纯至孝,本应成为大唐未来的一代英明智主。然而,无情的历史车轮却残酷地碾碎了这一美好的可能。倘若李世民能够毫无保留地信任李承乾,不再施行权力制衡之术,或许他必定会成长为一代贤明的储君,引领大唐迈向更为绚烂夺目的辉煌盛世。本书基于史实
自在飞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