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天启朝第一搅屎棍》最新章节。
在此期间,江宁抽空前往皇家科技院,找到陈子龙,询问那两千顷土地上玉米和红薯的种植情况。
陈子龙一脸兴奋地说道:“下官已将两千顷土地全部种上了玉米和红薯,还从户部抽调了经验丰富的农官负责打理,再过些时日便能收获了。”
江宁听闻,兴奋不已,毕竟民以食为天,此事至关重要,丝毫大意不得。
随后,他拉着陈子龙来到田地查看,只见田地里绿油油的秧苗长势喜人,江宁激动得满脸通红,连忙笑着夸赞:“陈大人,您这可是为国立下了大功啊!”
陈子龙谦逊地笑了笑,回应道:“下官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罢了。
不知丰收之后,江大人有何打算?”
江宁沉思片刻,说道:“先在直隶地区全面推行玉米和番薯的种植。”
陈子龙点了点头,接着又开口提醒道:“江大人,普通百姓向来不愿承担过高风险。
像这类新型作物的推广,必须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
毕竟百姓们一整年的生计,全指望地里的庄稼。
要是朝廷强行推行,恐怕会事与愿违。”
江宁听后,也点头表示认同,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他自然清楚。
普通老百姓对新型作物的产量心里没底,心存顾虑再正常不过。
不过,他倒也不太担忧,此前查抄了诸多贪官污吏,收缴了大量土地,如今这些土地都登记在册。
他心中已有盘算,回头就把这些土地全部分发给无田可种的百姓,并且规定百姓需用其中一半土地种植土豆和红薯,另一半则可自由选择种植作物。
同时,朝廷再免除相关赋税,如此一来,相信百姓们定会乐意接受。
随后,江宁返回军营,径直找到赵率教,询问士兵的操练情况。
赵率教咧着嘴,满脸笑意地汇报:“江大人,自从军饷全额发放后,士兵们训练热情那叫一个高涨,末将操练起来,都格外顺手。”
江宁听后,脸上露出欣慰之色,满意地点了点头 。
眼看到了中午吃饭时间,江宁便与赵率教一同前往军营伙房准备用餐。
如今这军营之中可没有专门给将军们开的小灶,所有人一视同仁,吃的都是同样的饭菜。
江宁拿起碗筷,和赵率教一道开始排队。
前边的士兵见了,纷纷行礼,想要让江宁和赵率教先打饭。
江宁一脸严肃,说道:“不管是将军还是士兵,都得讲究先来后到。”
他言辞坚决地拒绝了插队的提议。
这一举动,可把士兵们激动坏了。
以往那些军官老爷们,哪个不是作威作福,根本没把他们这些普通士兵放在眼里。
如今,江大人和赵将军以身作则,排队打饭,怎能不让他们感到兴奋和欣喜?
饭菜倒也简单,是猪肉、白菜、萝卜炖豆腐,搭配一碗白米饭和一个煮鸡蛋。
江宁和赵率教打好饭,随便找了一张桌子坐下。
这可把同桌的几名士兵惊到了。
江宁微笑着说道:“大家都坐下一起吃,别见外。”
随后,他开始询问这几名士兵在军营里是否习惯。
其中一名叫王毛的士兵拍着胸脯说道:“自从江大人整顿京营后,我们这些大头兵的日子好过多了。
如今每月军饷有二两银子,朝廷还一次性发了半年的,那可是十二两银子,足够俺一家老小吃用两年了!”
听到这儿,江宁满意地点点头。
王毛又激动地继续说:“以前那些勋贵老爷掌管京营的时候,根本不把我们当兵的当人看,吃的都是些糟糠剩饭,还经常饥一顿饱一顿的。
现在天天能吃白面饼子、白米饭,顿顿还有肉和鸡蛋,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啊!”
江宁笑着说道:“种地的靠粮食生活,当兵的吃军饷天经地义。
你们为朝廷当兵,将来要上阵杀敌,朝廷又怎么会亏待你们呢?
更何况天子爱民如子,对将士们的生活极为重视。”
最后,江宁又笑着看向王毛,问道:“王毛啊,将来你们可是要到辽东去打鞑子,你怕不怕?”
王毛神情严肃,立刻挺直了腰杆说道:“俺不怕!
鞑子也是人,不就是两个肩膀扛着一个脑袋嘛,俺一刀砍上去就能把他给剁了。
就算不幸战死,还有朝廷会照顾俺一家老小,俺没啥可害怕的。
要是能侥幸立下军功,还能光宗耀祖呢。”
江宁听后,缓缓站起身来,目光炯炯地扫视着在场的士兵们,大声说道:“诸位兄弟!
在辽东有句话,叫做‘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是那些鞑子自吹自擂的话。
以后你们到了辽东战场,肯定也会听到这话。
但今天,本官要告诉你们另外一句话——‘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
如今朝廷给大伙发的军饷足足的,上了战场,要是不幸负伤或者阵亡,朝廷都有抚恤。
这些事儿我也不多啰嗦了,我就只问大伙一句,将来到了辽东战场,你们怕不怕?”
一瞬间,所有士兵“唰”地一下全都站了起来,一个个涨红了脸,扯着嗓子齐声怒吼道:“杀建奴,立军功,保家卫国,我们不怕!”
那声音震耳欲聋,仿若滚滚雷鸣,在整个军营伙房里回荡不息 。
江宁满意地点了点头,目光看向一脸认真的王毛。
这时,一旁的赵率教也开口说道:“江大人,士兵们士气如虹,军心可用啊。”
江宁再次点头认可。
随后,他扯着嗓子,声音洪亮地说道:“诸位兄弟!
将来你们上了战场,如果不幸阵亡,为国捐躯,无需担忧无人祭祀。
前几日,天子跟本官提过,要修建一座大明英烈祠。
但凡在战场上牺牲的将士,其灵位都将入驻英烈祠,享受香火祭祀。
每年,天子都会亲自前往祭奠,文武百官也会一同随行祭奠。”
这话一出口,士兵们瞬间沸腾了,一个个激动得满脸通红,齐声高喊:“大明万岁!皇上万岁!”
那呼喊声震耳欲聋,仿若滚滚惊雷在伙房内不断回响。
就连身旁的王毛,也激动得脸色涨得通红,赶忙急切地问道:“江大人,您说的这可是真的?”
江宁微笑着,笃定地点点头,说道:“君无戏言,当然是真的!”
王毛神情庄重严肃,说道:“皇上对我们这些大头兵实在是太好了!
俺王毛没啥大本事,就有一身的力气。
将来上了辽东战场,俺一定拼了命地杀鞑子。
要是战死了,能让皇上记着,俺也值了,不枉此生走这一遭!”
随后,江宁又接着说道:“回头本官会安排人教大伙读书识字,到时候大家可得用心学。
将来立了军功,当了将军,要是大字不识一个,那可不像话。”
此言一出,不少士兵顿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对于他们这些底层士兵而言,读书识字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
在他们的认知里,当兵的就该一门心思杀敌立功,光宗耀祖,而读书识字那向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干的事儿。
人群中,一个年轻士兵挠了挠头,满脸疑惑地问:“江大人,咱们天天训练、打仗,学那识字有啥用啊?”
江宁笑着耐心解释:“用处可大了去了。
你们想想,往后要是指挥作战,得看地图、看文书吧,不识字咋行?
还有,要是给家里写信报平安,不识字怎么能把心里的话告诉家人?
再说了,读了书、识了字,你们能懂得更多道理,眼界也会更开阔,这对带兵打仗、保家卫国都有好处。”
士兵们听了,若有所思,纷纷点头,原本的疑虑渐渐消散,眼中多了几分对新知识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