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天启朝第一搅屎棍》最新章节。
【兄弟们,月底今日五连更】
江宁说出“国子监”三个字的时候,可把一旁的李邦华和杨鹤惊到了。
国子监乃大明最高学府,在里边读书的,不是官家子弟,就是饱读诗书的才子,那可是文人心中的圣地。
此刻,江宁却打算拉他们进军营,简直如同抓壮丁。
杨鹤当场就急了,说道:“江大人,这么干是不是不妥啊?
您这样,朝堂上的文官还不得彻底炸了锅?”
江宁冷冷一笑,道:“天塌不了,就算真塌了,还有皇上帮咱们顶着呢,就这么干!”
随后,杨鹤签下文书,盖上官印,江宁和李邦华起身告辞。
走出吏部衙门后,李邦华笑着调侃:“江大人,都说兔子不吃窝边草,您这可倒好,简直是搂草打兔子,不分高低远近呀!”
江宁一脸疑惑,问道:“何出此言?”
李邦华笑着解释:“江大人,刚一见面,您就把杨大人的儿子送进军营,你这不妥妥是在坑自己人嘛!”
江宁没好气地骂道:“放屁!
我这是给杨大人他儿子谋个好出路,怎么能叫坑人呢?”
李邦华笑着打趣道:“杨大人的儿子杨嗣昌,老夫也有所了解,确实是个有才能的人。
杨大人如今贵为六部尚书,再进一步便是入阁拜相了。
就算杨大人自己没这机缘入阁拜相,怕也是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
可如今,他儿子却被江大人您拉进军营,走上武将之路,这对杨大人来说,不就跟要了他老命似的嘛!”
江宁不由摇头叹息,心中暗自感慨,大明“文贵武贱”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想要说服这些文人投身军伍,着实困难重重。
自己一直以来大力提升武将地位,然而,人们心中的成见犹如一座巍峨大山,难以轻易撼动。
看来,往后得加大力度,全方位提升武将地位,才有可能改变这一局面。
随后,江宁与李邦华匆匆返回京营。
一到营地,江宁便迅速签下相关公文,盖上官印。
接下来,江宁与李邦华又就诸多事宜仔细商讨了一番,二人相谈甚欢,不知不觉一直谈到深夜。
江宁索性便没有回府,第二日天还未亮,他简单洗漱之后,便和李邦华一同前往皇宫,准备上朝。
朝堂之上,文武官员分列两旁,朱由校稳坐龙椅。
待众人行礼完毕,朱由校郑重宣布修建大明英烈祠一事,并命人将自己刻好的“英烈千秋”牌匾抬了上来。
这一举动,让一众武将激动得眼含热泪,然而文官们却个个脸色难看。
江宁仔细打量,发现就连自己这边的人神色也不太自然,心中不禁感慨,文武之争由来已久,实难轻易化解。
所幸在内阁首辅孙承宗的带领下,众人还是勉强应承了此事。
随后,朱由校下旨,命定远侯邓文明负责修建大明英烈祠,选址定在京郊。
同时下旨,以后春秋两季,天子将率领百官前往英烈祠进行祭祀,且按照皇家标准进行祭祀。
此言一出,顿时有不少文官跳出来反对,他们表示祭祀可以,但绝不能按照皇家礼仪标准进行。
众人心里都明白,这些文官无非是担心武将地位因之提高,从而威胁到文人的势力。
尤其以杨涟、左光斗二人反应最为激烈。
江宁见状,也只好咬着牙硬着头皮应对。
他与二人展开激烈辩驳。
杨涟冷声说道:“自古以来,武将祸乱天下者不在少数,臣以为陛下不可按照皇家礼仪标准,对英烈祠进行祭祀,此举是在助长武将气焰。”
江宁立刻反驳道:“陛下体恤将士,此乃彰显天子圣明之举。
大明的江山,是无数功臣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大明怎可忘记他们的功绩?
用皇家礼仪标准祭祀,又有何不可?
难道这都使不得了?”
杨涟辩驳道:“若是按照皇家礼仪标准祭祀英烈祠,到时武将各个以此为荣,势必激发他们的好战之心,掀起大战。
要知道,国家穷兵黩武、便是百姓之苦。
国虽大,好战必亡啊!”
江宁冷哼一声,反驳道:“杨大人此言差矣!
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更何况,如今辽东建奴频繁进犯大明,西南亦有大战一触即发之势,难道此刻便要让将士们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吗?
还是说杨大人假公济私,担心武将地位提升,兵权便与文官无关了?”
江宁这话,可谓是撕开了文臣清流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杨涟气得脸色通红,这时左光斗一脸正色地说道:“江大人,你这是在诡辩!”
左光斗一脸激动地说道:“江大人,你一味地向陛下进言,提升武将地位,难道就不怕将来武将失控,祸乱天下吗?
唐朝藩镇之乱,可谓是历历在目啊!”
左光斗这话,无疑是戳中了皇权的软肋。
但江宁又怎会没有准备,当下决定祭出自己的杀招,‘掺沙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随后,他一脸郑重地朝着左光斗鞠了一躬,说道:“左大人言之有理,圣人有云,文武双修,方为王道。
既然如此,臣请陛下下旨,挑选文臣学子进入军营,担任军官。”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
文官们交头接耳,满脸惊愕与不满,纷纷对江宁此举表示质疑。
而武将们则面面相觑,似乎对这突如其来的提议有些摸不着头脑。
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校,眼中闪过一丝思索,他微微皱眉,显然也在权衡这一提议的利弊。
一时间,朝堂上的气氛紧张得如同绷紧的弓弦,仿佛下一秒就要断裂。
朱由校听完,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赞道:“讲得好,文武双修方为王道。
既然如此,便依爱卿所言,挑选文臣士子进入京营,担任军官。”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
文官们纷纷露出惊愕与愤懑之色,交头接耳之声此起彼伏。
他们本就对武将地位提升一事极为抵触,如今听闻还要派自家子弟投身军营,这简直是难以接受。
武将们则面露惊喜,虽说对这突如其来的决策有些意外,但心中却暗暗期待着文人军官能为军队带来新的气象。
江宁暗自松了口气,他深知此举定会触动文官集团的利益,但为了打破文武之间的隔阂,提升军队整体素质,这是必要的一步。
他偷眼瞧了瞧杨涟、左光斗等人,只见他们面色铁青,眼中满是不甘与愤怒。
江宁知道,接下来自己恐怕要面临文官们更加猛烈的反击了,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已做好了应对一切的准备。
这时,定远侯邓文明站了出来,开口说道:“怎么着?
左大人和杨大人不说话了?
若二位大人一心为公,不妨将家中有功名在身的子弟送入军营,也好让他们为国出力,也好全臣子之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