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最新章节。
第二天一早,第一轮对接测试正式开始。
机械组和传动组率先进行联调,结果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怎么回事?主轴转速完全对不上!”传动组的技术员看着仪表盘,脸色有些难看。
机械组的负责人也很困惑:“我们的设计明明是按照标准来的啊。”
沈良走过去,仔细观察了一会儿设备的运转情况。
他发现问题出在两个模块的接口设计上——虽然参数理论上是匹配的,但实际运转时产生了共振。
“停机!”沈良立即下令。
设备停下后,沈良指着连接部位说道:“问题出在这里。你们看,这个连接件的刚度不够,高速运转时会产生弹性变形。”
两个组的技术人员围过来观察,果然发现了微小的变形痕迹。
“那怎么办?重新设计连接件吗?”有人问道。
“不用这么麻烦。”沈良已经想好了解决方案,“在连接件内部加装阻尼器,同时调整一下传动比。”
这个建议听起来简单,但实施起来需要两个组密切配合。幸好新的信息共享机制发挥了作用,问题在当天下午就得到了解决。
第二轮测试更加顺利。液压组和控制组的对接几乎没有遇到障碍,两套系统配合得天衣无缝。
“这个控制逻辑设计得真不错!”液压组的老师傅赞不绝口,“响应速度比我预期的还要快。”
控制组的小王有些不好意思:“其实这个算法是沈工提供的思路,我们只是具体实现了一下。”
听到这话,围观的其他技术人员都投来敬佩的目光。沈良不仅总体设计能力强,连具体的技术细节都考虑得如此周到。
接下来的几天,各种对接测试相继展开。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每次遇到问题,沈良都能迅速找到症结所在,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这个年轻人真是不简单啊。”老教授私下对厂长说道,“我搞了一辈子技术,很少见到这样的全才。”
厂长点点头:“确实,他的知识面太广了。机械、电气、液压、材料,样样精通。”
“不只是知识面广,关键是思路清晰。”老教授补充道,“每次遇到技术难题,他总能从不同角度找到突破口。”
两人的对话被路过的工程师听到了。很快,关于沈良技术能力的讨论在整个厂里传开了。
有人说他是天才,有人说他肯定有什么秘密武器。但无论怎么猜测,一个事实是不可否认的——在他的带领下,项目进展神速。
一周后,所有两两对接测试都顺利完成。现在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三模块联调。
这次选择的是机械组、传动组和液压组的联合测试。三套系统要协调工作,难度成几何级数增长。
“所有人准备就绪!”沈良站在控制台前,手握启动开关。
车间里一片安静,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这次测试的成败将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走向。
“启动!”
随着沈良的一声令下,巨大的设备开始缓缓转动。机械系统运转平稳,传动系统响应及时,液压系统压力稳定。
“太好了!”有人忍不住喊出声来。
但沈良却没有放松警惕。他紧盯着各项参数,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果然,运转十分钟后,液压系统的压力开始出现波动。虽然幅度不大,但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减速运转!”沈良立即下令。
技术人员迅速调整参数,设备的运转速度降了下来。压力波动随之减小,但并没有完全消失。
“看来还有问题。”液压组的负责人皱着眉头。
沈良走到液压系统旁边,仔细检查各个部件。很快,他发现了问题所在——一个调压阀的设定值偏高了。
“把这个阀门的压力调低0.2MPa试试。”
调整后再次启动,系统运转立刻变得稳定了。压力波动完全消失,各项参数都在正常范围内。
“成功了!”车间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这次三模块联调的成功,标志着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突破。原本需要数月才能完成的系统集成工作,在沈良的指导下仅用了两周就搞定了。
“沈同志,您这套方法论真是太厉害了!”张工程师激动地说道,“我们以前搞系统集成,都是碰运气,成功率不到一半。”
“这不是运气,而是科学的方法。”沈良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只要理论基础扎实,再复杂的系统都能搞定。”
老教授走过来,神情有些复杂:“沈同志,能不能告诉我,您这些理论是从哪里学来的?”
这个问题让沈良愣了一下。他总不能说这些都是从21世纪带回来的先进理念吧。
“主要是平时看了一些国外的技术资料。”沈良只能这样解释,“苏联和西方国家在系统工程方面确实比我们先进。”
老教授点点头,似乎接受了这个解释。但沈良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了一丝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