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说书人:讲述小故事》最新章节。
(今日跟大家伙们讲讲西汉第六位皇帝大汉棋圣刘启)
刘启人称汉景帝,自小便不是嫡长子却因命运的捉弄兄长相继离世,让我这原本不起眼的角色意外的坐上了长子的位置。
(我们来讲讲为什么大家调侃他是大汉棋圣刘启与吴王儿子下棋这局棋那叫一个惊心动魄)
“咱们今天来下六博棋”
“好!”
“这就是皇后的寝宫啊!”
“怎么这么旧,还不如我们吴国的宫殿呢?告诉你吧!,我父皇刚建了一座摘星楼,那高啊…”
“真是天下第一…,整座楼全都是从深山老林运来的大楠木盖的,一点砖头瓦片都没有…”
(内心:你小子居然敢在我面前装逼…哼,看我这么治你。)
“那要是失火了怎么办…”
“还皇子呢?净说一些不吉利的话…”
(内心:让你装看你们家失火了看你怎么办?)
“好好好,咱们下六博棋吧!”
“先让你掷骰子。”
这时有两个小孩走了过来,走到我身边一起打赢了他,我心里那个爽啊!看你以后还装不装B了。
“你们三个人合起来对付我一个人,我不跟你们玩了。”
(嘿!这咋还急眼了)
“输了,就不玩了”
“真不是个男人”
吴王世子拿起棋子砸我脸上,我当时那个气啊!居然敢砸我,不知道我是大汉棋圣?你居然敢打我大汉棋圣帅气的脸庞…
(赢棋有时候不在棋盘内,棋盘外也可以战胜对手)
抬起棋盘一把将他打死了,
那时的我性情冲动或许还带着几分稚气未脱,一时气恼之下我竟失手将吴王世子打死。
事后我虽知错,却还需要父亲刘恒为我收场将刘贤遗体送回并向吴王致歉,那一刻我看到了父亲眼中的失望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混账然而人生总是充满变数。
我曾以为自己不过是一块朽木,难以雕琢,却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学会了收敛锋芒,变得端庄稳重,这份转变或许连我自己都感到惊讶!
公元前157年,我父亲文帝驾崩了,我继承了皇位,成为了汉景帝,初登皇位,我依靠着父亲的基业,朝野上下看似一片繁荣,但在这和谐安定的表象之下,却隐藏着无数暗流涌动,其中最为棘手的便是那些势力庞大的藩国,他们完全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吴王刘濞更是其中的带头大哥,他不仅势力强大,还对我怀有杀子之恨。
当我决定采纳晁错的建议削夺他的藩地时,他果然抓住了这个机会,以诛晁错,清君策,为借口起兵造反,这便是七国之乱。面对七国联军的来势汹汹,我一时乱了阵脚,在慌乱之中,我听信了奸臣之言错杀了晁错,企图以此平息战乱然而我的妥协并未换来和平反而让我更加后悔,幸运的是我还有周亚夫这位通天代。
他文武双全,采用截断叛军粮道坚守不出的战略,只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平定了这场叛乱,七国之乱后,我甚至必须削弱藩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我着手将王国权力收回中央,让诸侯王成了摆设,改立太子这场风波好像让我老了10岁。我的身体也日渐衰弱,于是我继续奉行文帝的休养生息政策,鼓励生产开荒在文化上我较为开放,对学术的限制也放宽了许多,这一时期百家争鸣几乎在线,学术氛围空前浓厚,我深感欣慰,因为这是我为后世留下的宝贵财富。
公元前141年我病重,此之时日无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我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做了两件好事,一是散尽钱财,帮助天下的穷人,二是遣散宫女,帮助天下的光棍,我希望我的这些举动能够赢得天下人的点赞,也让我与父亲,文帝共同创造的文景之治成为史册中的一抹亮色,回首一生,我是有过冲动与错误,但我也曾努力治理国家,为百姓谋福祉,如今我即将离开这个世界,但我的精神与事迹将永远流传下去…
人物评价
参考 史记 等资料
太史公曰:“汉景帝即位之后,勉励百姓从事农耕,用德行来统率部下,并且创立礼法制度,任用周亚夫平定吴楚作乱……可惜这样的明君功劳却不被记录。”
东汉史学家班固评价:“汉朝兴起之后免除苛捐杂税,注重民生修养。到了汉孝文帝刘恒之后,为政更加恭俭,汉景帝延续了其父的功业,在五六十年间移风易俗,使黎民百姓质朴醇厚。”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评价:“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期间清净恭俭,安养天下,七十多年间国家没有大事发生。”
北宋文学家苏辙评价:“西汉文帝二十三年,景帝十六年,昭帝十二年。东汉明帝十八年,章帝十三年,和帝十七年,唐太宗二十三年,这些都是自古以来的明主。”
(各位看观老爷们今日评书结束下次再见)
(因为有大量的重复,讲的不是很仔细各位看观老爷想了解更多可以去看看历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