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官场沉浮:从选调生到封疆大吏》最新章节。
锁定东风县环保局操作股长王海涛为重大嫌疑人的消息,如同在暗夜中点燃了一盏探照灯,虽然光线所及有限,却清晰地照亮了一个关键的突破口。副市长秦风与刘玉凤在加密通话中进行了紧急磋商。直接采取强制措施风险太高,容易打草惊蛇,必须采取更隐蔽、更巧妙的策略。
“王海涛家庭负担重,妻子长期患病,这是他最大的软肋。”秦风在电话里分析,声音低沉而冷静,“硬攻不如智取,攻心为上。刘市长,你分管卫健,这条线,由你来切入最合适,也最不引人怀疑。”
刘玉凤立刻领会了秦风的意图:“我明白。以关心困难职工家属身体健康的名义,进行家访,合情合理,不会引起对方警觉。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自然地进行政策引导和心理疏导。”
“对,”秦风肯定道,“尺度要把握好,既要让他家属感受到组织的压力和关怀,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又不能显得太刻意,避免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或恐慌之下向幕后的人求助。核心是传递一个信息:主动交代,是唯一出路,组织会给予出路;顽抗到底,后果不堪设想。”
“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刘玉凤语气沉稳,透着一股让人安心的力量。她长期在卫健系统工作,与各类人员打交道,既有女性的细腻,又不乏处理复杂情况的魄力。
一套针对王海涛家庭的“温情攻心”方案,在两位副市长的密谋中迅速成型。
方案既定,刘玉凤立刻开始行动。她没有通过环保局这条线,而是直接安排市卫健委办公室,以“开展市直单位困难职工家庭健康关爱活动”为名,下发了一个看似常规的通知,要求各区县卫健局配合,对辖区内部分患有慢性病的困难职工家属进行一轮健康随访和用药指导。
东风县卫健局接到通知后,按常规流程安排了一名分管副局长和一名负责慢性病管理的科长执行。而刘玉凤则通过绝对可靠的私人渠道,悄悄联系上了东风县卫健局的局长(曾是她在市卫健委的老部下),在电话里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这次活动,市里很重视,特别是对一些家庭负担特别重的职工,要体现组织的温暖,确保随访到位。比如,环保局有个叫王海涛的同志,家里爱人身体好像一直不太好,你们可以重点关心一下。”
局长心领神会,知道这绝非普通的“关心”,但出于对老领导的信任和纪律要求,他没有多问,只是郑重保证:“刘市长放心,我一定安排最可靠的人,把工作做细做实。”
于是,一次看似平常、实则蕴含深意的家访,被提上了日程。时间定在两天后的下午,由那位科长亲自带队,以“随机抽选、例行随访”的名义进行。
两天后,下午三点。东风县一个略显陈旧的老式居民小区里,王海涛家位于三楼。敲门声响起时,王海涛的妻子李秀英正坐在沙发上熬中药,满屋弥漫着苦涩的气味。她身体虚弱,脸色苍白,打开门,看到穿着白大褂、挂着工作证的卫健局干部,有些意外,也有些局促。
“您好,是李秀英女士吧?我们是县卫健局的,根据市里统一安排,来做一次慢性病患者的健康随访和用药指导。”科长面带微笑,语气温和,身后跟着一名护士模样的工作人员,提着药箱和慰问品(一小桶油和一袋米)。
李秀英连忙将人让进屋里。家里陈设简单,甚至有些简陋,墙上挂着儿子的奖状,桌上摆着各种药瓶,透露出这个家庭的经济压力和女主人的病痛。科长和护士耐心地询问李秀英的病情、用药情况,帮她测量了血压,并做了一些简单的健康指导。整个过程专业而自然,充满了关怀。
交谈中,科长看似无意地提起了李秀英的丈夫:“您爱人是在环保局工作吧?工作忙不忙?家里就您一个人,他照顾起来也辛苦啊。”
李秀英叹了口气:“是啊,在监察大队,经常要跑外面。前段时间更是,老是半夜回来,心事重重的……”她话说到一半,似乎意识到失言,赶紧停住,眼神有些闪烁。
科长没有追问,只是同情地点点头:“都不容易。现在市里区里对干部职工都很关心,特别是家里有困难的。有什么需要,都可以向组织反映。”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稍微严肃了些,“不过,现在各方面要求都严,尤其是环保、安全这些领域,责任重大。干部职工一定要遵纪守法,守住底线,不然,不仅自己前途尽毁,还会连累家人啊……”
这番话,看似是泛泛而谈的廉政教育,但在李秀英听来,结合丈夫近期的异常和隐隐感到的不安,却像一根针,轻轻刺在了她最敏感的心弦上。她的脸色更加苍白,手指不自觉地绞紧了衣角。
随访进行了约半小时,临走时,科长再次强调:“要保重身体,有什么困难及时说。也要多提醒您爱人,工作上的事,一定要按规矩办,清清白白最重要。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什么事都瞒不住的,主动向组织说明情况,才是对家庭负责的态度。”
他将一张印有市卫健委廉政举报热线(实为刘玉凤安排的特定安全线路)的名片,夹在健康宣传手册里,递给了李秀英,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这个电话,关键时刻也许有用。保重!”
门关上了,卫健局的人离开了。屋子里恢复了寂静,只剩下中药罐咕嘟咕嘟的声响。李秀英呆呆地坐在沙发上,手里紧紧攥着那张名片,科长最后那几句话,如同惊雷般在她脑海中反复回响。“瞒不住”、“主动说明”、“对家庭负责”……这些词语,与她丈夫王海涛近期的夜归、烦躁、以及突然多出来的钱,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巨大的、令人恐惧的联想。
她是个没什么文化的家庭妇女,但女人的直觉和对丈夫的了解,让她意识到,丈夫可能惹上了天大的麻烦。恐惧、担忧、以及对未来命运的茫然,瞬间淹没了她。她该怎么办?是装作不知道,还是……问问丈夫?那个电话,能打吗?
与此同时,在单位心神不宁的王海涛,接到了妻子打来的电话,声音带着哭腔和恐惧,断断续续地讲述了下午卫健局来人“家访”的经过,特别是那些听起来“别有深意”的话。王海涛握着电话的手,瞬间被冷汗浸透。他最担心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调查的触角,已经悄无声息地伸到了他的家里!
“他们……他们是不是知道了什么?”妻子在电话那头颤抖着问。
王海涛强作镇定,呵斥道:“别瞎想!就是普通家访!你好好养病,别管那么多!”但他自己心里清楚,这绝不是巧合。组织的“关怀”已经上门,这是在敲山震虎,是在给他最后的机会!
挂断妻子的电话,王海涛瘫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面如死灰。之前拿到那笔钱时的侥幸和窃喜,此刻早已被无边的恐惧所取代。他想起那天晚上在暴雨中的鬼祟行动,想起幕后指使者的威胁利诱,想起家中病弱的妻子和正在读大学的儿子……如果事情败露,一切都完了!
主动交代?幕后的人绝不会放过他和他的家人。顽抗到底?市里的调查组显然已经掌握了线索,技术手段那么厉害,自己能瞒多久?那个卫健局的干部的话,分明就是一条指给他的“暗道”,但这条暗道,是生路,还是另一个陷阱?
王海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痛苦挣扎和极度的恐惧之中。他感觉自己就像狂风暴雨中的一叶扁舟,随时可能被巨浪吞噬。而他所不知道的是,在他看不见的地方,一张针对他心理防线的网,已经越收越紧。周文的技术监控捕捉到了他接到妻子电话后的异常通讯记录和情绪波动;刘玉凤则通过特殊渠道,确认了“关怀”信息已准确送达。
消息反馈到秦风那里,他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攻心之刃已经递出,能否奏效,取决于王海涛内心的天平最终倾向哪一边。他知道,留给王海涛犹豫的时间不多了,对手一旦察觉风吹草动,很可能会采取极端措施。现在,既是与时间的赛跑,也是一场对人性的考验。
山雨欲来风满楼。这看似温和的“健康关怀”,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王海涛一家心中激起了滔天巨浪,也在这起迷案的暗流中,投下了一道决定性的变量。最终的结局,即将在这无声的心理博弈中,悄然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