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衍神医》最新章节。
东山二乡的晨雾还没散尽,田埂上已经挤满了人。淡青色的雾气里,临时搭建的主席台缀着鲜红的绸带,“平原县中药种植研究基地启动仪式”的横幅在微风中轻轻起伏,像条跃动的红鲤。远处的育苗中心亮着灯,玻璃幕墙反射着初升的太阳,把成片的田垄染成了金红色。
杨澜生站在主席台侧面,看着农户们三三两两地聚在田埂上,老周叔穿着新做的布鞋,裤脚扎得紧紧的;刘海生推着轮椅上的父亲,老人枯瘦的手紧紧攥着个布包,里面是连夜挑拣好的种子;丘春晓正跟几个妇女交代着什么,浅蓝色的衬衫被露水打湿,贴在背上勾勒出纤细的轮廓。但韦昆、芮囡囡她们没有人来参加,说是没必要。
“澜生,没想到这么热闹。”身后传来蒋迪的声音,她穿着白色的衬衫和浅蓝色的西裤,手里拿着份流程单,“省中医药大学的车队刚到,罗市长已经在路边准备迎接他们了。”
杨澜生回头笑了笑:“还是你有办法,把这么多大人物都请来了。”
“不是我有办法,是这事儿本身有分量。”蒋迪的目光掠过田垄,“你看这些农户,眼睛里的光,比横幅还亮。”
正说着,远处传来汽车的引擎声。省中医药大学的车队率先停下,书记兼校长周明远带着专家团队走下来,他穿着件灰色中山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握着杨澜生的手时,掌心温热而有力:“杨医生,久仰大名。你的‘针药结合’疗法,我们研究室还专门讨论过。”
“周校长过奖了。”杨澜生侧身引路,“里面请,育苗中心已经备好热水。”
没过多久,罗市长的车也到了。他穿着件深绿色的夹克,下车时特意拍了拍裤脚的尘土,笑着对迎上来的县委常委们说:“别搞这些虚礼,我就是来看看田,看看苗。”
启动仪式在九点整准时开始。司仪的声音透过音响传遍田埂,农户们安静下来,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主席台。杨澜生坐在专家席里,左边是省中医药研究所的闫言教授,右边是陶中凯。闫言正拿着放大镜研究手里的丹参样本,镜片后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陶中凯则整理着发言稿,指尖在纸上轻轻敲击,金丝眼镜反射着阳光。
“下面,请合作社代表丘春晓发言。”
丘春晓走上台时,田埂上响起一阵善意的笑——她的运动鞋上还沾着泥点,手里的没有拿什么讲稿。但当她开口时,笑声瞬间消失了。
“我是丘春晓,土生土长的堤上人。”她的声音不算洪亮,却带着田埂上的泥土气,“去年这个时候,这片地还是荒的,野草长得比人高。现在,大家看——”她抬手指向身后的育苗中心,“里面育着防风、柴胡、连翘的苗,再过一个多月,就可以移栽到地里,那时我们种下的不仅是希望,还有成功!”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的农户:“因为合作社不是某个人的,是咱们大家伙儿的。入社的两千五百户,谁家没种过地?谁家没盼着地里能长出金疙瘩?我不敢说一年就能致富,但我敢保证,只要咱们跟着专家学,好好种,明年的收成,肯定比种玉米强!”
田埂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老周叔咧着嘴笑,皱纹里都淌着泪;刘海生的父亲颤抖着拍手,布包里的种子发出细碎的响声。杨澜生看着丘春晓挺直的背影,忽然想起第一次见她时,这姑娘只知道和爷爷给病人看病,但用心的样子,已经说明了她是是能干事的人。
“下面,请投资商代表陶中凯先生发言。”
陶中凯走上台时,掌声明显稀疏了些。他却像是没察觉,脸上挂着热情的笑:“各位领导,各位乡亲!我陶中凯在药材行当摸爬滚打了二十年,敢说见过的基地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但像平原县这样有潜力的,不多!”
他举起手里的宣传册,展示着上面的规划图:“我们计划三年内,把这里打造成华北最大的中药种植基地,引进最先进的灌溉技术,对接最顶尖的销售渠道。到时候,不仅咱们的药材能卖出好价钱,还能建加工厂,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
他的声音抑扬顿挫,配合着夸张的手势,确实有感染力。但杨澜生注意到,农户们的眼神里多了些疑虑,老周叔悄悄跟身边的人说:“这话说得比唱的还好听,就怕兑现不了。”
闫言教授的发言则完全不同。他没拿稿子,上来就讲了个笑话:“我年轻的时候种过地黄,觉得埋在土里就能长,又想到它们是需要水的,就每天都浇,结果浇了太多水,全烂了。后来才知道,药材跟人一样,得懂它的性子——柴胡喜干,黄芪喜肥,连翘耐寒,你得顺着它,它才给你长脸面。”
田埂上响起会心的笑。闫言话锋一转,指着育苗中心说:“咱们省中医药大学跟基地签了合作协议,每个月派专家来指导,还会建个检测中心,保证咱们的药材能达到药典标准。大家放心,科学种药,错不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罗市长的讲话很简短,却句句说到了农户心坎里:“政府不搞花架子,就看实效。你们种出好药材,政府就帮你们找销路;你们需要技术,政府就请专家;你们想致富,政府就搭台子。但说到底,还得靠你们自己动手,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去做了,地里才能长出金元宝啊!”
仪式的高潮是撒种环节。领导和专家们走进育苗中心,在技术员的指导下,把手里的种子撒进营养钵里。罗市长撒种时不小心撒到了外面,笑着弯腰去捡:“这可是金种子,一粒都不能浪费。”
杨澜生站在丘春晓身边,看着她小心翼翼地把连翘种子撒进土里,指尖的蹭过营养钵的边缘。“有点紧张。”她低声说,眼里却闪着光。
“怕什么?”杨澜生递给她一瓶水,“种子都撒下去了,剩下的,就交给土地和时间。”
陶中凯走过来,手里拿着包包装精美的种子:“这是从亳州带来的优质板蓝根种,产量比本地种高三成。杨主任,要不要试试?”
杨澜生看着那包种子,又看了看农户们手里的本地种子,摇了摇头:“还是先试种本地种吧,适合水土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