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衍神医》最新章节。
陶中凯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又恢复如常:“杨兄说得是,我太心急了。”
仪式结束后,领导和专家们去了基地的临时会议室,讨论后续的合作细节。杨澜生没跟进去,他沿着田埂慢慢走,看着农户们在地里忙碌——有的在平整土地,有的在搭建灌溉用的竹架,有的蹲在育苗中心外,隔着玻璃往里看,像在看自家的孩子。
“杨医生!”老周叔提着个竹篮追上来,里面装着几个刚煮好的红薯,“尝尝,地里种的,甜着呢。”
杨澜生接过红薯,滚烫的温度透过粗布传到掌心。“老周叔,家里的地都准备好了?”
“准备好了!”老周叔笑得满脸褶子,“昨天把三亩地全翻了,就等育苗中心的苗了。我儿子在外地打工,听说家里要种药材,说年底就回来,跟我一起干!”
远处传来刘海生的喊声,他正扶着父亲往这边走,老人手里的布包敞开着,里面是晒干的艾草。“杨医生,我爹说这艾草能驱虫,想撒在地里试试。”
杨澜生看着老人期待的眼神,心里忽然涌上一股暖流。这些农户,没听过什么高深的理论,不懂什么市场规划,他们只认一个理——谁真心为他们好,他们就跟谁干。
会议室里,讨论正到关键处。周明远推了推眼镜:“我们建议先建个组培实验室,快速繁育优质种苗,成本虽然高,但能保证品种纯正。”
陶中凯立刻接话:“组培实验室的钱,我们公司出!但我有个条件,培育出的种苗,优先供应我们的合作地块。”
蒋迪皱起眉:“陶总,基地的种苗应该统一调配,不能搞特殊化。”
“这不是特殊化,是效率。”陶中凯敲了敲桌子,“我们的地块用最好的苗,才能保证产量,这对整个基地也是好事。”
罗市长没说话,只是看向一直沉默的李君兰。李君兰放下手里的茶杯:“我觉得可以先搞试点。划出五十亩地用组培苗,再划出五十亩用本地苗,秋后看产量和品质,再做决定。”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散会时,罗军渡拍了拍杨澜生的肩膀:“澜生,这基地就像棵刚栽的苗,得好好护着。有什么困难县里解决不了,直接找我。”
杨澜生送他到门口,看着车队驶远,扬起的尘土落在新翻的土地上,很快就被风抚平。蒋迪走过来,手里拿着份合作协议:“省中医药大学的专家下周就来驻点,这是具体的时间表。”
“多谢了。”杨澜生接过协议,指尖触到她的手指,一股暖意同时传进了两人的心中。
任广莉的脸颊微微发红,转身看向田埂:“陶中凯刚才找我,说想跟合作社签独家收购协议,价格比市场价高两成,但要求所有药材都得卖给他们公司。”
杨澜生的眉头沉了下来:“他这是想垄断。”
“我没答应。”任广莉看着他,“我觉得还是多找几家收购商,货比三家,才不会被拿捏。”
杨澜生点了点头,心里却清楚,陶中凯不会善罢甘休。这个精明的商人,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跟合作社“平等合作”,他想要的,是对整个基地的掌控权。
夕阳把田埂染成了橙红色,农户们扛着农具往回走,歌声和笑声顺着风飘过来。杨澜生站在育苗中心外,看着玻璃幕墙上自己的倒影,忽然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他不仅要教农户种药,还要护着他们不被资本裹挟,要在政策与市场之间,找到一条能让大家都活下去、活得好的路。
“在想什么?”丘春晓走过来,手里拿着本育苗手册,上面记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
“在想,这种子撒下去,能不能长出我们想要的样子。”杨澜生笑了笑。
“肯定能。”丘春晓的眼神很坚定,“只要咱们用心浇、用心管,就像养孩子一样,总有一天会长大的。”
远处的育苗中心亮起了灯,温暖的光晕透过玻璃,照在刚撒下种子的营养钵上。杨澜生知道,启动仪式只是个开始,接下来的路,会有争吵,有矛盾,有困难,但只要这些种子能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发芽,一切就都值得。
他想起闫言教授说的话:“药材跟人一样,得懂它的性子。”或许,人与人的相处也是如此——农户有农户的质朴,商人有商人的算计,官员有官员的考量,而他要做的,就是像调配药方一样,找到最平衡的那一味,让这片土地上的希望,能真正开花结果。
晚风拂过田埂,带来泥土和青草的气息。杨澜生深吸一口气,转身往人群走去——那里有等待他的农户,有需要他的基地,有他必须守护的,关于土地与未来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