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李世民与渔家女曹婉儿的邂逅情缘》最新章节。
龙首星垂夜未阑,
长安灯海接沧澜。
孤舟破浪鱼符赤,
墨屑飞霜木字寒。
欲引仙禾平瘠苦,
敢驱蒙昧裂重峦?
九垓烬里新天阔,
一点心光万古燃!
龙首原的夜风似乎还缠绕在李世民的袍袖间,那星火与灯河交织的景象在他心中激荡不息。
长安城的新生如同春芽顶开冻土,细微却蕴含着撼动天地的力量。
而在遥远的渤海郡,咸湿的海风裹挟着另一个故事,正悄然融入帝国奔涌的洪流。
曹莹莹站在“渤鱼号”的船头,感受着脚下甲板传来的、越来越强烈的海浪冲击。
父亲曹大柱最终沉默的妥协,并未能平息她心中那团炽热的火焰,反而让那奔向未知海洋的渴望,燃烧得更加纯粹而决绝。
她下意识地握紧了胸前那枚深褐色的护身符——一枚用普通麻绳串起的、边缘被海水磨得圆润的鱼骨,中间镶嵌着一小片色泽温润的贝壳。
这是干娘曹婉儿留给她的唯一念想,承载着比血脉更深的羁绊。
十一年前,渤海郡同样笼罩在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中。
那时的曹婉儿,还不是受万民敬仰、被朝廷敕封的“海神娘娘”。她只是一个因宫廷倾轧、心灰意冷,自愿离开长安的繁华,请缨回到渤海郡为民造福的妃子。
皇帝应允后,给她从宫中派了两名侍卫,从司农寺派了一位官员,且传旨,当地司田参军必须参与其中。
曹婉儿褪去了宫装的华美,换上了粗布麻衣,用自己从宫中带出的有限积蓄和一手精湛的医术,默默守护着这个靠海吃饭、贫瘠却坚韧的村落。
那夜的风暴来得极其猛烈,如同愤怒的海神挥舞着巨鞭,狠狠抽打着海岸。
简陋的渔村在狂风巨浪中瑟瑟发抖。
曹婉儿简陋的茅屋也被吹得摇摇欲坠,油灯的火苗在狂风中疯狂跳跃,仿佛随时会熄灭。
她正努力加固门窗,突然,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喊声穿透了风浪的咆哮,从村口传来。
是渔民曹大柱的家。曹大柱是村里出了名的老实汉子,前年妻子病逝,留下一个刚满三岁的女儿莹莹。
父女俩相依为命,日子过得清苦却也平静。
今夜,曹大柱为修补被风浪打坏的渔船,冒险在码头忙碌,留下小莹莹独自在家。
当曹婉儿顶着几乎要把人掀翻的狂风赶到时,看到的是一片狼藉。
曹大柱那本就摇摇欲坠的破屋,半边屋顶已被狂风掀飞,暴雨无情地灌入。
小小的莹莹蜷缩在角落里一堆湿透的被褥中,浑身湿透,冻得嘴唇发紫,小脸惨白,只剩下微弱的抽泣。她的母亲早逝,父亲此刻生死未卜,这风雨飘摇的破屋仿佛就是她整个世界崩塌的缩影。
“莹莹!”曹婉儿的心像被狠狠揪住。
她不顾一切地冲进去,将那个冰冷颤抖的小身体紧紧抱在怀里。
孩子的身体轻得像一片羽毛,寒意直透骨髓。
“娘…娘…冷…爹…”莹莹的意识已经有些模糊,小嘴里无意识地呢喃着,小手紧紧攥着一小块从破碎床板上掰下来的木屑,仿佛那是她唯一的依靠。
“不怕,莹莹不怕,婶婶在!”曹婉儿用自己还算干燥的外袍裹紧孩子,将她牢牢护在怀中,艰难地顶着风,一步一滑地冲回自己那勉强还算完好的小屋。
那一夜,曹婉儿几乎未曾合眼。
她烧热水为莹莹擦身取暖,用自己珍藏的姜块和红糖熬煮驱寒的姜汤,一勺勺小心地喂进孩子嘴里。
她抱着莹莹,坐在唯一还算干燥的床角,哼着连自己都快忘记的、儿时在江南水乡听过的摇篮曲。屋外是鬼哭狼嚎的风暴,屋内是油灯如豆的微光,和一大一小两个相互依偎取暖的身影。
第二天黎明,风暴稍歇。噩耗传来:曹大柱为了固定渔船,被一个巨浪卷入海中,尸骨无存。
小莹莹彻底成了孤儿。村里人叹息,怜悯,但家家户户都穷困潦倒,自顾不暇,谁也无力再收养一个幼女。
村正看着缩在曹婉儿怀里、大眼睛里盛满恐惧和茫然的孩子,也是一筹莫展。
就在众人沉默之际,曹婉儿紧紧搂着莹莹,抬起头,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坚定:“这孩子,以后跟我过。我,就是她娘。”
人群一阵骚动。有人惊讶于这位平日沉默寡言、来历似乎不凡的“曹娘子”的决定;有人担忧她一个独居女子如何养活自己和孩子;也有人觉得这是莹莹不幸中的万幸。
曹婉儿没有理会那些目光。她低下头,用指腹轻轻擦去莹莹脸上的泪痕,看着孩子懵懂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莹莹,从今往后,你有娘了。娘叫曹婉儿,你叫曹莹莹。记住了吗?”
小莹莹呆呆地看着眼前这个面容温婉却透着坚毅的女子,虽然还不完全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但昨夜那温暖的怀抱和此刻坚定的眼神,像一道光驱散了她心中的恐惧。
她怯生生地,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唤了一声:“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一声“娘”,让曹婉儿瞬间红了眼眶。
她用力抱紧了怀中的小人儿,仿佛抱住了命运给予她的一份沉甸甸的、也是无比珍贵的救赎。
她暂时失去了宫廷的浮华,却在这海风呼啸的渔村,找到了最真实的牵绊。
从此,曹婉儿的生活重心完全转移到了带领渔民治理盐碱地播种水稻和爱护曹莹莹身上。
她不再是那个偶尔施药、独来独往的神秘女子,她成了一个真正的渔村母亲和一个带领村民耕种稻谷的农妇。
她还学着织补渔网,辨认潮汐,烹煮腥咸的海鱼。
她用皇帝赐给她的积蓄,从南方买稻种,请稻农,最后还请人加固了自己的茅草屋,也让莹莹有了一个虽不富裕却温暖安稳的家。
莹莹渐渐长大,继承了渔家女儿的坚韧与活力。
她像个小尾巴一样跟着曹婉儿,学着辨识草药,帮忙晾晒鱼干。
曹婉儿则将自己在宫中学到的、远超渔村女子认知的知识,化作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道理,潜移默化地教给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