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第1157集:医署里的新学徒(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最新章节。

素问的心里也很着急,她走到药筐旁,看着里面仅剩的一点青蒿,又看了看外面排队等着配药的病人,眉头拧得更紧了。阿禾站在一旁,看着素问焦急的样子,心里也跟着慌,他突然想起前几天上山采药时,在山涧旁看到过一大片青蒿,当时他还问过素问,那片青蒿长得格外茂盛,是不是药效更好。

“先生!”阿禾突然开口,“前几天我和您上山,在山涧旁看到过一大片青蒿,长得特别好,咱们可以去那里采!”

素问眼睛一亮:“对!我怎么忘了!那片青蒿长在湿地上,光照充足,药效肯定好!阿禾,你还记得具体位置吗?”

“记得!”阿禾用力点头,“从医署往东南走,过了三道山梁,有一条山涧,青蒿就长在山涧两边!”

“好!”素问立刻对春桃说:“春桃,你继续在这里照看病人,我和阿禾去采青蒿,很快就回来!”她又对赶来送水的士兵说:“麻烦你告诉秦将军,我们去东南山涧采青蒿,让他派几个认识路的士兵过来帮忙!”

士兵立刻跑去找秦斩,素问则和阿禾拿起竹篓、镰刀,往东南山涧赶去。两人跑得很快,山路崎岖,阿禾却一点也不觉得累,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快点采到青蒿,回去给病人治病。

到了山涧旁,果然看到一大片青蒿,长得比其他地方的都要茂盛,绿油油的,在阳光下泛着光。“先生,就是这里!”阿禾指着青蒿,兴奋地说。

素问蹲下身,摘了一片青蒿叶,闻了闻,气味浓郁,药效确实好。“开始采吧,注意别把根拔了,留着根,下次还能长。”她说着,拿起镰刀,开始收割青蒿。阿禾也跟着拿起镰刀,小心翼翼地收割着,把青蒿整齐地放进竹篓里。

没过多久,秦斩派的士兵也赶来了,一共五个,都是本地人,认识草药。他们看到这么多青蒿,也很开心,立刻加入了收割的队伍。几个人分工合作,有的收割,有的整理,有的往竹篓里装,很快就采满了十几个竹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差不多了,咱们回去!”素问看了看天色,太阳已经偏西,得赶紧回去给病人配药。几人背着竹篓,往医署赶去,士兵们主动帮阿禾背了一个竹篓,阿禾却不肯,坚持自己背:“我能行,先生说过,医者要能吃苦!”

回到医署时,天色已经有些暗了。秦斩正在医署门口等着,看到他们回来,立刻迎上去:“怎么样?采到了吗?”

“采到了,足够用几天了!”素问笑着说,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士兵们把青蒿卸下来,春桃立刻过来帮忙,把青蒿分类、清洗,准备阴干。素问则立刻走进隔离棚,给病人配药,阿禾跟着她,帮忙煎药、喂药。秦斩看着忙碌的众人,又看了看外面渐渐安静下来的病人,心里也松了口气——他知道,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抗疫之战,他们已经迈出了胜利的第一步。

接下来的几天,医署里的众人都在连轴转。素问每天只睡两个时辰,大部分时间都在隔离棚里给病人诊治;春桃和石头负责整理药材、煎药、照顾病人,累得眼睛都红了;阿禾则一直跟着素问,从诊断到配药,再到照顾病人,一点也不偷懒,他的手上磨出了茧子,却从来没喊过累。

秦斩也没闲着,他不仅要确保隔离棚的秩序,还要安排士兵巡逻,防止蚊虫滋生,同时催促其他郡尽快送药材过来。他还让人熬了预防疟疾的汤药,分发给百姓,告诉他们要注意卫生,勤洗手,避免被蚊虫叮咬。

慢慢地,情况开始好转。隔离棚里的病人,有的已经退了烧,能下床走动了;新发病的病人也越来越少。第七天早上,最后一个病人退了烧,脉象也平稳了,素问终于松了口气,坐在椅子上,疲惫地闭上了眼睛。

阿禾端着一碗热粥走过来,递给素问:“先生,您喝点粥吧,您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了。”

素问接过粥,喝了一口,温热的粥滑进胃里,舒服了不少。她看着阿禾,眼里满是欣慰:“阿禾,这次抗疫,你立了大功,要是没有你想起那片青蒿,咱们还不知道要多费多少劲。”

阿禾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头:“先生,这是我应该做的。我跟着您学了这么多,也该帮您分担了。”他顿了顿,又说:“先生,我现在终于明白您说的‘仁心’是什么了——就是不管多累,都要把病人的命放在第一位,都要尽全力去救他们。”

素问笑着点头,摸了摸阿禾的头:“没错,这就是仁心。阿禾,你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医者了。”

秦斩走进来,正好听到两人的对话,他看着素问和阿禾,又看了看外面渐渐恢复生机的医署,心里满是感慨。这场时疫,不仅考验了医署的能力,也让他看到了庐江郡百姓的韧性,看到了素问和阿禾这样的医者的仁心。他知道,有这样的人在,庐江郡的春天,一定会更加安稳,更加美好。

夕阳透过医署的木架,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竹席上的青蒿已经阴干,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隔离棚里的病人已经陆续康复,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回家;春桃和石头坐在门口,一边整理草药,一边说着话,脸上带着轻松的笑容。

阿禾站在医署门口,看着这一切,心里充满了希望。他知道,自己的医者之路还很长,但他会一直跟着素问先生,带着仁心,为庐江郡的百姓治病,为这乱世里的春天,增添更多的温暖。

疫平人安:楚地春深的希望

时疫平息后的第一个清晨,庐江郡的空气里带着股清新的草木香。医署的木架下,几个康复的百姓正帮着春桃整理草药,他们手里捧着晒干的青蒿、柴胡,动作轻柔,像是在呵护什么珍宝。

“素问先生,您也歇会儿吧,这些草药我们来整理就行。”一个姓王的老汉笑着说,他前几天得了疟疾,多亏素问的药才好起来,现在每天都来医署帮忙,说是要报答素问的恩情。

素问摇摇头,手里还拿着一本药书,正在上面记录着什么:“不用,我把这次治疗疟疾的药方和注意事项记下来,将来要是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就能更快应对了。”

阿禾端着一碗刚熬好的艾草茶走过来,递给素问:“先生,喝点茶解解乏。这是我按照您教的方法熬的,放了点红糖,不那么苦。”

素问接过茶,喝了一口,温热的茶水带着艾草的清香和红糖的甜味,顺着喉咙下去,疲惫消散了不少。她看着阿禾,眼里满是欣慰——经过这次时疫,阿禾不仅医术进步了不少,也变得更加沉稳、懂事了。

“阿禾,昨天你给城西的张阿婆看的病,怎么样了?”素问问道。张阿婆年纪大了,时疫刚好,又得了咳嗽,阿禾昨天主动提出去给她看病,素问便让他去了。

“张阿婆的咳嗽好多了。”阿禾笑着说,“我给她开了您配的止咳汤,昨天喝了一剂,今天早上我去看她,已经不怎么咳了。她还说要给我做布鞋呢。”

“那就好。”素问点点头,又说:“行医不仅要治好病,还要多关心病人的情况,尤其是老人和孩子,他们身体弱,需要多照顾。”

“我记住了,先生。”阿禾认真地说。他想起昨天去给张阿婆看病时,张阿婆拉着他的手,说自己无儿无女,多亏了他和素问先生,不然早就活不下去了。阿禾心里酸酸的,便每天都去看看张阿婆,帮她挑水、劈柴,陪她说话。

秦斩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张图纸,脸上带着笑容:“素问,你看,这是我让人画的医署扩建图纸。现在时疫平息了,百姓对医署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咱们把医署扩建一下,再建一个专门的药房和诊室,这样看病、配药也更方便。”

素问接过图纸,仔细看了起来。图纸上,医署的规模比现在大了一倍,除了药房和诊室,还多了一个小小的学堂,专门用来教孩子们认草药、学医术。“这个学堂好。”素问笑着说,“将来可以教更多的孩子学医,让庐江郡的医者越来越多,百姓看病也更方便。”

“我也是这么想的。”秦斩点点头,“扩建医署的材料和人手我都安排好了,过几天就开工。对了,庐江渠的水已经引到田里了,张阿伯他们说,今年的庄稼肯定能有个好收成,还邀请咱们秋收的时候去吃新米呢。”

“好啊。”素问笑着答应,“到时候咱们带着阿禾一起去,让他也尝尝庐江郡的新米。”

阿禾听到这话,眼睛亮了起来:“真的吗?先生,秦将军,我还没见过稻田丰收的样子呢!”他从小就跟着爹娘四处逃难,很少能看到丰收的景象,现在听到能去看稻田丰收,心里格外期待。

“当然是真的。”秦斩笑着摸了摸阿禾的头,“等秋收的时候,不仅能吃新米,还能看到百姓们丰收的样子,那才是庐江郡最美的风景。”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喧哗,石头跑进来,手里拿着一个布包,兴奋地说:“先生!秦将军!你们看,这是李婶送来的桑蚕茧!她说今年的桑蚕长得特别好,多亏了秦将军推广的新桑苗,她特意选了最好的茧子送来,让咱们做件新衣裳!”

李婶就是之前种桑苗的蚕农,前几天得了风寒,阿禾去给她看的病,现在已经完全康复了。她知道医署的人辛苦了,特意送来桑蚕茧,表达感谢。

素问打开布包,里面装着十几个雪白的桑蚕茧,摸起来软软的,带着淡淡的蚕丝香。“李婶太客气了。”素问笑着说,“这些茧子留着给阿禾做件新衣裳吧,他的衣裳都短了。”

阿禾有些害羞,低下头:“谢谢先生,谢谢李婶。”

“不用谢,这是你应得的。”秦斩笑着说,“你帮李婶看好了病,又跟着素问先生救了这么多人,做件新衣裳是应该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医署的扩建工程顺利开工了。秦斩派来的士兵和百姓们一起,搬砖、砌墙、搭木架,干劲十足。素问和阿禾则继续给百姓看病,偶尔也会去山里采药,教孩子们认草药。

医署的学堂很快就建好了,里面摆着几张木制的桌子和椅子,墙上挂着草药的图谱。开学那天,十几个孩子背着布书包,兴高采烈地来上学,他们大多是流民的孩子,以前没机会读书,现在终于能在学堂里学习了。

“今天咱们先学认草药,你们看这个,是蒲公英,能清热解毒……”阿禾站在讲台上,手里拿着一株蒲公英,认真地给孩子们讲课。他的声音虽然还有点稚嫩,却很清晰,孩子们听得格外认真,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他手里的蒲公英。

素问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幕,脸上带着温柔的笑容。秦斩走过来,站在她身边,也看着学堂里的景象:“没想到阿禾还挺会教书的。”

“是啊,他不仅医术好,还很有耐心,是个好老师。”素问点点头,又说:“等这些孩子学好了医术,就能去村里给百姓看病,咱们庐江郡的医疗就更普及了。”

秦斩看着素问,又看了看学堂里的孩子们,心里满是感慨。他想起刚到庐江郡时,这里还是一片凋敝,百姓们吃不饱、穿不暖,还有很多人染病得不到治疗。而现在,庐江渠的水灌溉着万亩农田,医署的医者为百姓治病,学堂里的孩子们在学习知识,整个庐江郡都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素问,谢谢你。”秦斩突然说,“如果没有你和医署,庐江郡不会这么快安定下来。”

素问笑着摇摇头:“不用谢我,这是我应该做的。再说,要是没有你建庐江渠、建隔离棚、调运药材,我一个人也做不了这么多。你帮百姓解渴,我帮百姓治病,咱们各司其职,才能让庐江郡变得更好。”

秦斩点点头,心里很认同素问的话。他知道,治理楚地,不仅需要军事上的平定,更需要民生的改善——需要庐江渠的流水,需要医署的草药,需要学堂的书声,需要像素问、阿禾这样的人,用仁心和汗水,浇灌出楚地的春天。

秋收的时候,庐江郡的田野里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风吹过,稻浪翻滚,发出沙沙的声响。张阿伯带着百姓们在田里收割稻谷,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素问、阿禾和秦斩也来了,他们跟着百姓们一起割稻子,虽然动作不如百姓们熟练,却很认真。阿禾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稻谷,兴奋得不行,手里拿着镰刀,跟着张阿伯学习割稻子,脸上沾了泥土也不在意。

“阿禾,你看,这稻穗多饱满,今年肯定能有个好收成!”张阿伯笑着说,他擦了擦额头的汗,又说:“多亏了秦将军挖的庐江渠,不然今年旱情,咱们肯定没收成;也多亏了素问先生的医署,让咱们有病能治,才能安心种地。”

阿禾点点头,看着金黄的稻穗,心里满是感动。他想起自己刚到医署时的样子,怯生生的,连草药都认不全;而现在,他不仅能独立给百姓看病,还能教孩子们学医术,能和大家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他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素问先生的教导,离不开秦将军的支持,离不开庐江郡百姓的信任。

傍晚的时候,百姓们在田埂上摆起了宴席,桌子上摆满了新煮的米饭、炒的青菜,还有几条刚从云梦泽里捕来的鱼。张阿伯端着一碗酒,走到秦斩和素问面前:“秦将军,素问先生,这碗酒我敬你们!谢谢你们为庐江郡做的一切!”

秦斩和素问接过酒,和张阿伯碰了碰碗,一饮而尽。酒很烈,却带着丰收的喜悦和百姓的情谊,暖在心里。

阿禾坐在一旁,手里捧着一碗米饭,大口地吃着。新米的香味很浓,比他以前吃过的任何米饭都好吃。他看着身边的百姓们,脸上都带着笑容,说着丰收的喜悦,说着对未来的期盼。他知道,这就是楚地的春天,是充满希望的春天,是属于庐江郡百姓的春天。

夜色渐深,宴席还在继续。田埂上的火把照亮了夜空,百姓们的笑声、歌声混在一起,在田野里回荡。素问和秦斩坐在一旁,看着这热闹的景象,心里满是安稳。阿禾则和孩子们一起,在田埂上追逐打闹,手里拿着刚摘的稻穗,脸上带着纯真的笑容。

庐江郡的春天,就这样在草药的清香、稻田的金黄和百姓的笑声中,慢慢深了。而素问、秦斩和阿禾知道,他们的故事,还会继续——他们会继续建医署、挖水渠、办学堂,为楚地的百姓,为这乱世里的春天,增添更多的温暖和希望,直到楚地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生机,直到楚地的每一个百姓,都能安居乐业。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深圳,欠我一个白领下集
深圳,欠我一个白领下集
关于深圳,欠我一个白领下集:一个打工仔,他苦苦地挣扎在社会的底层,老大不小了,还是光棍一条。但是他不包怨,不放弃。他努力读书,学习为文之道。他战天斗地,苦尽甘来,终于逆袭成功的故事。颂扬了平凡人的不屈服,不认命,人定胜天,大无畏的奋斗精神!
蓝白领
满级大佬混都市
满级大佬混都市
关于满级大佬混都市:17岁的少年云霄跟随不良老头王大爷在山中修行了十年,有所成就的他懵懵懂懂的就踏入了都市之中,修行十年的他如何去在尔虞我诈的都市之中翻云覆雨……
白老鹿
我女朋友是学医的
我女朋友是学医的
苏子言为救众生欲杀赵仁理,赵仁理却微笑引颈:“用我的命换你道途无碍。苏金针逆转自毁仙脉:“我的道,就是让你活着。(本书适合中医爱好者食用,文中有大量中医知识!本人就是对中医比较感兴趣,所以才萌生了将中医融入小说的想法,不足之处,多指正。)
莫走X路
恶雌怀崽,众兽夫又争又抢
恶雌怀崽,众兽夫又争又抢
关于恶雌怀崽,众兽夫又争又抢:江梨穿成兽世人人厌恶的恶毒雌性。刚穿就怀崽,还要面对众兽夫的恶意。她只能携崽令兽夫,争当兽世女王。然而她还没得瑟多久,兽夫就来爬她的床。
似虎芽
重生矿奴,却成为人类救世主?
重生矿奴,却成为人类救世主?
关于重生矿奴,却成为人类救世主?:穿越异族入侵,武道重启的高武世界。苏浩本以为自己将秒天秒地秒空气,却发现这不是穿越是重生。这还不说,竟重生到自己做矿奴的日子?好在及时觉醒了金手指,完成任务就能获得高额奖励,还有商城兑换宝物。“发布任务:既要挖矿,那就要做第一。挖掘一百克能源石,奖励玄级身法无影无踪。“发布任务:这个破地方,爷不待了。逃离矿场,不做矿奴。奖励爆血狂刀,奖励时光戒。“开启商城,淬骨
老鹰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