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最新章节。
会议进行到下午三点,阳光开始西斜,玻璃会议室里的光斑渐渐拉长。林砚之提议中场休息十五分钟,委员们纷纷起身,有的走到窗边透气,有的聚在一起小声讨论。张磊站在玻璃前,看着楼下广场上举着“反对基因特权”牌子的人群——那是早上他来的时候就有的,现在人更多了,红色的标语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张委员,你真觉得这是在守护公平?”周明远走到他身边,递过一瓶矿泉水,“我知道你想保护底层家庭,但封禁技术不是办法。你看广场上的人,他们反对的是‘特权’,不是‘技术’——如果我们能建立更公平的机制,比如政府补贴治疗性编辑,严格监管增强型编辑,是不是比一刀切更好?”
张磊接过矿泉水,却没有拧开:“周教授,你太理想了。机制建立需要时间,可基因技术发展太快,等机制完善了,可能已经有上千个‘基因增强孩子’出生了——到时候,再想挽回就晚了。”
林砚之则走到申请人夫妇身边,她注意到女士正在偷偷抹眼泪,男士在一旁低声安慰。“你们真的想好了吗?”林砚之轻声问,“即使这次申请通过,后续还有很多风险,比如胚胎检测、孕期监测,还有孩子出生后的长期追踪——这些,你们都能接受吗?”
女士抬起头,眼睛通红:“我……我其实也害怕。”她的声音压得很低,只有林砚之能听到,“我昨天查了很多资料,看到有孩子因为基因编辑出现免疫系统问题,晚上都睡不着。可我先生说,这是‘为了孩子好’,我……”
她的话没说完,男士就打断了她:“林主任,我们已经想好了,风险我们愿意承担。”他的语气很坚定,却避开了林砚之的目光,右手不自觉地摸了摸口袋里的录音笔。
中场休息结束,听证会继续。林砚之回到主持位,清了清嗓子:“接下来,我们就‘是否批准申请’进行第一轮讨论,各位委员可以自由发表意见。”
陈景明第一个发言:“从法律角度,我反对。目前没有法律支持增强型基因编辑,伦理指南也明确‘以治疗为限’,批准申请没有法律依据。”
李薇紧随其后:“医学角度反对,风险不可控,不能拿胚胎当实验品。”
赵琳:“社会学角度反对,会加剧社会分层,破坏公平。”
支持的声音只有两位:一位是来自科技企业的委员,认为应“鼓励技术创新”;另一位是哲学委员,提出“个人有选择后代基因的自由”。其余委员则持观望态度,有的建议“先开展小规模试点”,有的主张“等待更多临床数据”。
周明远见支持的人少,又补充道:“我提议‘分级审批’方案。治疗性编辑放开审批,严格监管;增强型编辑建立‘特殊审批通道’,仅限科研目的,且需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无替代方案,二是全程公开透明,三是长期追踪观察。这样既能防范风险,又不阻碍技术发展。”
“我反对试点!”张磊立刻回应,“试点就是突破红线,一旦开了头,就会有人钻空子。去年某科研机构以‘科研名义’开展增强型编辑,最后还不是把成果卖给了私人客户——这种教训还不够吗?”
争论再次陷入僵局,林砚之看了看手表,已经下午五点了,窗外的天空开始变暗,城市的灯光渐渐亮起,玻璃会议室里的透明感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封闭的压抑。
“各位委员,”林砚之拿起麦克风,声音比之前更沉稳,“我们今天讨论的不仅是一项申请,更是基因技术的未来方向。治疗性编辑是‘雪中送炭’,增强型编辑是‘锦上添花’——现在,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让‘雪中送炭’覆盖更多人,而不是急于‘锦上添花’。”
她调出一份数据报告,屏幕上显示着黄浦市遗传病患者的分布情况:“目前,全市有3.2万名遗传病患者等待治疗性基因编辑,其中80%来自低收入家庭,他们承担不起现有的治疗费用。如果我们把精力放在这里,建立政府补贴机制,让更多患者受益,是不是比讨论‘如何让富人的孩子更聪明’更有意义?”
会议室里渐渐安静下来,委员们的目光都集中在屏幕上的数据上。林砚之继续说:“至于增强型编辑,不是不能探索,但需要更严格的条件——比如等到技术足够成熟,能确保100%安全;等到机制足够完善,能确保公平;等到公众共识形成,能接受这种技术。现在,这些条件都不具备。”
她放下麦克风,看向各位委员:“我的意见是,驳回本次申请。同时,建议委员会启动《基因编辑伦理分级指南》的制定,明确‘治疗性’与‘增强性’的刚性边界,建立更完善的审批和监管体系。”
接下来的投票环节,结果出乎意料地一致:11票反对,1票弃权。当林砚之宣布“驳回申请”时,旁听席上的女士明显松了口气,而男士则脸色阴沉,默默收起了口袋里的录音笔——那支笔自始至终没有打开过,或许他也知道,这次申请的希望渺茫。
听证会结束后,委员们陆续离开,周明远走到张磊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虽然意见不同,但你说的‘守护公平’,我认同。下次制定指南,我们可以一起探讨如何平衡技术与公平。”
张磊点了点头,接过周明远递来的名片:“好,我随时欢迎。”
林砚之则留在会议室里,整理着桌上的材料。窗外的城市已经完全暗下来,灯光透过玻璃,在她的笔记本上投下温暖的光晕。她翻到之前写的那行字:“公平感知的代际差异”,在后面补充了一句:“伦理的意义,不是阻止进步,而是让进步带着温度。”
这时,她的手机收到一条消息,是医院的同事发来的:“今天有三个镰状细胞贫血患儿的治疗性编辑申请通过预审,家属都很激动。”林砚之看着消息,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或许,这才是基因技术该走的路:不是创造特权,而是弥补缺陷;不是拉大差距,而是缩小鸿沟。
玻璃会议室的灯光渐渐熄灭,只有桌上的《基因技术伦理审查规范》还摊开着,书页上的“以人为本”四个字,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光。黄浦市的夜晚很安静,只有远处的车流声偶尔传来,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故事——而今天的这场听证会,只是这座城市在科技与伦理的十字路口上,迈出的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