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最新章节。
在山西省东南部,泽州盆地北端,太行山西南边缘,有一座城市——高平,它是晋城市的北大门,总面积达946平方千米 。这里不仅有秀美的自然风光,更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丰富多样的民俗风情与特色美食,吸引着人们前来探寻。
一、行政区划与乡镇风貌
高平市下辖3个街道、9个镇和3个乡 ,各个乡镇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文化特色与自然风貌。
(一)东城街街道
东城街街道地处市区东部及东北部,东与陈区镇接壤,东南与米山镇毗邻,南与南城街街道相邻,西与南城街、北城街街道相连,西北与北城街街道接壤,北面及东北与三甲镇为邻。其发展历程丰富,1961年高平与晋城分县,这里属高平县城关人民公社;1984年政社分开,属城关镇;1994年4月21日撤销城关镇,设东城街街道办事处,办事处驻长平东街。如今,这里下辖7个村民委员会和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2个自然村,49个村(居)民小组,常住人口约余人。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东城街街道的商业氛围愈发浓厚,各类商场、超市、商业街一应俱全,满足居民日常购物需求。同时,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备,多所学校、医院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文化活动也丰富多彩,定期举办文艺活动,展现出独特的社区文化魅力。
(二)南城街街道
南城街街道东与米山镇搭界,南和河西镇接壤,西与野川镇毗邻,北和北城办及东城办相连。其历史沿革与东城街街道类似,1961年属高平县城关人民公社,1984年属城关镇,1994年设南城街街道办事处,2001年原唐庄乡并入。下辖17个村民委员会和1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2个自然村,123个村(居)民小组,常住人口约余人。南城街街道农业特色突出,形成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农产品供应周边市场。城市化进程中,工业企业逐渐增多,涉及机械制造、建材等领域,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注重生态环境建设,打造公园、休闲绿地,为居民提供良好生活环境。
(三)北城街街道
北城街街道东与神农镇、三甲镇、东城办相交,南与南城办为邻,西与野川镇、寺庄镇相连,北与长子县接壤。其发展脉络与其他街道相近,1961年属高平县城关人民公社,1984年属城关镇,1994年设北城街街道办事处,街道驻地为市区迎宾路21号。下辖22个村民委员会和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42个自然村,119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约余人。北城街街道交通便利,是高平市重要交通枢纽之一,多个交通站点连接城市内外。商业繁荣,形成多个商业中心,涵盖餐饮、娱乐、购物等业态,满足不同人群消费需求。这里还拥有丰富历史文化遗迹,古老庙宇、传统民居见证岁月变迁。
(四)寺庄镇
寺庄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多条公路贯穿全镇,村通油路,户户通水泥路。工业以煤炭、铸造等产业为主,煤炭资源丰富,铸造工艺历史悠久,铸件质量优良,远销各地。农业形成粮食、蔬菜、水果等多元化产业格局,农产品绿色环保,深受市场欢迎。文化方面,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如伯方仙翁庙,集建筑、雕刻、绘画等艺术于一体,具有很高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注重文化传承创新,积极开展传统戏曲表演、民俗展览等文化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五)河西镇
河西镇是高平市的农业大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蔬菜等农作物,是高平市的“菜篮子”和“米袋子”。近年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培育多个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等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商业繁荣,有多个集市和农贸市场,赶集日热闹非凡。此外,还拥有一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如丹河湿地,景色优美,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六)米山镇
米山镇交通便捷,村通油路,户户通水泥路。文物古迹众多,翠屏山南麓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仙宫,建筑风格独特,内部保存着精美的壁画和雕塑,是研究古代建筑和宗教文化的重要场所。高庙山的二仙庙、长畛村北的瘟神洞等也各具特色。经济发展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农业种植粮食、水果、蔬菜等,水果种植颇具规模,产出水果口感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旅游业依托丰富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风光,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还注重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农家乐和乡村民宿,让游客体验乡村生活乐趣。
(七)陈区镇
陈区镇位于高平市东北部,距市区11.5千米。地处丘陵,境内群山环绕,山岭重叠、沟壑纵横、村庄分散,唯西南一隅为开阔地带。东西两条季节性河流,从北向南流经全境,汇入东仓河,而后进入丹河。气候属暖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c ,最高气温30c ,最低气温 - 20c ,年平均降雨量500 - 550毫米 ,主要集中在7 - 9月 ,无霜期185天。省道坪曲线从镇南部通过,长治至云泉公路贯穿南北,乡村公路四通八达。文物古迹丰富,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开化寺壁画是我国现存面积最大的宋代壁画,具有极高的观赏和历史文物研究价值。陈区镇以农业和旅游业为支柱产业。农业除传统粮食种植,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如种植中药材、养殖蜜蜂等。旅游业以开化寺、清梦观、姬氏民居等历史文化遗迹为核心,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同时,充分利用自然风光,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如登山、徒步等,让游客亲近大自然。
(八)三甲镇
三甲镇位于市区东北部,距市区7千米。地处丘陵,境内东有狼卧圪嘴岭和西甲山,西依韩王山,中有纵贯南北全境的小东仓河。年平均气温10c左右,最高气温34c ,最低气温 - 16c ,年平均降雨量550 - 600毫米 ,主要集中在7 - 9月 ,无霜期175 - 185天。境内交通发达,长晋高速、207国道、团高公路过境,乡村公路村村通,基本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赤祥村的“嘉祥寺”,建于五代后周年间,三进院落,建筑规模较大,保存基本完好,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工商企业、建筑业、手工业历史悠久,铁锅、火炉等产品久负盛名。三甲镇工业基础雄厚,形成以煤炭、铸造、建材等为主的产业体系。同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文化方面,注重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举办各类民俗活动,如春节舞龙舞狮、元宵节花灯会等,丰富居民节日生活。
(九)神农镇
神农镇位于高平市东北部,距市区10千米。地势复杂,沟壑纵横,平地较少,大部分属丘陵和半山区。东有虎头山和狗王山,西有郎公山,北有羊头山,三面环山,东仓河、西仓河自北向南流经全境。旅游资源丰富,境内的羊头山是泽州、潞州的分界地,有“岭限二郡,麓跨三邑”之称,“羊头夕照”是高平旧时八景之一。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煤、铁、硫矿、铝矾土、石灰石、优质矿泉水等。207国道、长晋高速纵贯南北,王浩公路横穿东西,修通了20千米旅游专线公路,43个村户通水泥路,交通便利。年平均气温9 - 10c ,最高气温34c ,最低气温 - 18c ,年平均降雨量550毫米 ,主要集中在7 - 9月 ,无霜期170天。境内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羊头山炎帝文化风景名胜区(3A景区)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位于李家庄村北的羊头山遗址是距今约2.6万年至1.4万年间的旧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址。神农镇以旅游业和农业为主要产业。旅游业以炎帝文化为核心,依托羊头山炎帝文化风景名胜区,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寻根问祖、观光旅游。农业以种植特色农产品为主,如小米、核桃等,这些农产品品质优良,深受市场欢迎。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和绿色旅游的发展。
(十)建宁乡
建宁乡位于高平市东部,是典型的山区乡镇。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被誉为“天然氧吧”。以农业和林业为主要产业,农产品主要有玉米、小麦、豆类等,林业以种植松树、柏树、核桃树等为主。近年来,依托丰富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打造森林康养基地和休闲度假景区,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还注重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拥有剪纸、刺绣等传统民俗活动和民间艺术,展现独特乡村文化魅力。
(十一)石末乡
石末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高平市的文化名乡之一。保存着许多古老建筑和历史遗迹,如石末村的古建筑群,具有典型明清建筑风格,雕梁画栋,古朴典雅。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要产业,农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蔬菜等农作物,手工业以制作传统手工艺品为主,如竹编、草编、木雕等,这些手工艺品造型精美,工艺精湛,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同时,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通过举办文化节、民俗展览等活动,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十二)北诗镇
北诗镇地处丘陵地带,农业以种植粮食、水果、蔬菜等为主,水果种植是特色产业,主要种植苹果、梨、桃等水果,果实饱满,口感鲜美,远销各地。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拥有多个文化社团和文艺队伍,如戏曲队、舞蹈队、合唱队等,经常组织各类文艺演出和比赛,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此外,注重教育事业发展,拥有多所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当地培养大量人才。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高平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旧石器晚期,那时已有人类聚居。
夏商时代,高平为冀州之域 。春秋时属晋,晋烈公元年,赵献子浣城泫氏,高平始称泫氏 。战国时期,初期称泫氏,后期称长平,周威烈王二十三年,魏、赵、韩三家分晋,此地初属韩,后属赵,长平之战之后属秦 。秦赵长平之战后,此地为秦所据,秦以其地置高都县,属上党郡。西汉、东汉、三国、魏、两晋俱为泫氏县,属上党郡 。
晋永康元年冬十月,风雹折木,雹大如鸡卵,自昼至夜,平地几三尺,树木尽折 。永安元年,汉建武将军曜陷泫氏 。永嘉三年,晋、汉战于长平,晋军大败,汉刘聪乘势攻占屯留、长子、斩杀虏获晋军人 。晋太元十一年九月,西燕慕容永称帝于长子,分上党为建兴郡,泫氏属建兴郡 。北魏统一北方后,于太武帝太平真君九年,废建兴郡 。北魏和平五年改泫氏县为元氏县 。至魏永安二年,改置建州,设长平郡,领泫氏、高平2县,高平县名始于此 。齐天保七年改高平县为平高县,北齐末又改平高县为高平县,同时,将泫氏县并入高平,移治高平城,改隶高都郡,此后只称高平不再称泫氏。北周并长平、高都郡为高平郡,高平县属高平郡 。
隋开皇三年,改高平郡为泽州,设长平郡 。隋开皇十六年析高平置陵川 。大业三年,复改泽州为长平郡 。大业十年十一月,司马长安破长平郡,王君廓聚众千人,攻占长平,投于李密 。唐武德元年,于长平置盖州,领高平等4县 。唐贞观元年,废盖州,高平归泽州管辖 。天宝元年,又改泽州为高平郡,领高平等6县 。乾元元年,复改高平郡为泽州,属河阳节度使管辖,领高平等6县 。开宝元年,高平县城移至今址 。宋至道三年,全国并为15路,高平隶属河东路泽州高平郡 。金初,高平属河东南路泽州 。兴定二年,又改隶孟州 。元光二年,升阳城为劫州节镇,统高平等6县 。正大元年,改隶忠昌军 。元初,高平属中书省平阳路,成宗大德九年,因地震改平阳路为晋宁路,设司侯司,领高平等6县,后省司侯司,以泽州领高平等5县 。
明初,高平隶山西布政使司平阳府 。明洪武九年,改属山西布政司冀南道泽州管辖 。明天顺六年大饥,斗米千钱,民易子而食 。弘治元年,县令杨子器修复社学40所,在县城建正蒙学社,后改名为“晋城书院” 。弘治八年,高平有史可查的第一部县志出刊,县志由杨子器主修,李英主编,着名学者王守仁为之序 。清初沿袭明制,改冀南道为冀宁道,雍正六年,改州为府,高平属山西省泽州府所辖 。乾隆二十年五月十七日,大风发屋拔木,翠屏山二仙庙中铁香炉被吹起,与殿檐齐,盘旋数四而下,碎之 。光绪二年大旱,夏粮无收,秋粮减半 。光绪十六年,天主教传入高平 。光绪二十四年,荷兰神甫席开蒙在果则沟建教堂一所,进行传教活动 。光绪三十一年,基督教士司米法、司安仁在城东修建福音堂一座 。宣统二年,田谊、张富年、缑埙辰、常四喜等进步知识分子办起第一批学堂,是年,辛亥革命爆发,“放足剪辫”运动波及高平 。宣统三年,知县朱士俊用庚子赔款办起第一所县立高等学堂,校长王遁暹,学制三年 。
民国元年1月14日,数千名民众手持长矛、棍棒拥入县城,捣毁巡警局,火烧绅士郜家珍的住宅,围困县衙,迫使县令朱士俊出示免税告示。次日,造反民众分四路深入乡村,查抄焚烧各地绅士40余家,并烧毁部分学堂,因造反民众均手持干草,故称干草会运动,运动持续半月之久,逼清朝末任知县朱士俊自动离职,石宪文出任民国首任县长 。民国初年,废府州之称,高平属山西省冀宁道 。民国8年,“五四”运动波及高平,本县在外地读书的学生回县进行宣传演讲,反对北洋军阀的卖国行径,号召群众抵制日货,并深入三甲、北诗、河西、野川、杜寨、杨村、沟村等地进行演讲,深受民众欢迎 。民国23年裁道后,高平县属山西省直辖 。民国26年以后,高平隶属山西省第五行政区 。民国30年,高平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归太岳区管辖 。民国32年,高平东南部划归为陵高县,其余部分仍为高平县 。1945年6月,高平解放,同年10月撤销陵高县,原划归陵高县的区域仍划归高平县,属太岳四专区 。1948年又改属太岳三专区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撤销太岳区,高平县为山西省长治专区所辖 。1958年,晋城、高平、陵川3县合并为晋城县,原高平县成为高平人民公社 。1961年5月,高平人民公社复为高平县,前后为晋东南专区、晋东南地区所辖 。1985年5月,撤销晋东南地区,高平归属晋城市 。199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高平撤县设市,为省辖县级市,由晋城市代管 。此后,高平在经济、文化、城市建设等方面飞速发展,不断书写新的篇章。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高平涌现出众多杰出历史人物。比如,战国时期赵国将领廉颇,在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垒坚守的策略,让秦军难以推进。其军事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至今仍为人称道。还有明代的毕振姬,他为官清廉,政绩卓着,在文学、理学等方面也颇有建树,着有《四州文献》《西河遗教》等作品,对当地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三、必游景点与历史遗迹
(一)炎帝陵生态文化旅游区
作为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陵寝,这里庄严肃穆,是中华民族寻根问祖的圣地。整个景区占地面积广阔,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主殿内供奉着炎帝神像,周围的壁画生动描绘了炎帝尝百草、教稼穑等功绩。景区内的碑刻也记载着历代对炎帝的尊崇与祭祀活动,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陵区周围群山环抱,绿树成荫,生态环境极佳。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这里都会举行盛大的炎帝祭祀大典,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信众齐聚于此,共同缅怀炎帝的丰功伟绩。祭祀仪式庄重而隆重,包含敬献花篮、恭读祭文、行三鞠躬礼等环节,现场鼓乐齐鸣,香烟袅袅,充满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游客漫步其中,不仅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还能在周边的文化长廊了解炎帝文化的深远影响。
(二)长平之战遗址
长平之战遗址范围广阔,主要分布在高平市永禄乡一带。这里是战国时期秦赵两国大规模交战的古战场,见证了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如今,遗址内仍保留着众多历史遗迹,如尸骨坑、营垒遗址等。永禄尸骨坑是遗址的核心部分,坑内层层叠叠的尸骨让人触目惊心,无声诉说着当年战争的惨烈。长平之战纪念馆就坐落于此,馆内陈列着大量的文物、图片和史料,通过沙盘模型、多媒体展示等形式,生动还原了长平之战的全过程。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到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遗址周边的地形地貌也颇具特色,沟壑纵横,山峦起伏,仿佛还能让人感受到当年金戈铁马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