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耕耘问道路》最新章节。
他们没有再像往常一样,为哪种耕法更优越而争论不休。
他们默默地在“错法园”四周,立起了九根削尖的竹签。
竹签上没有刻一个字,只是各自绑上了一根不同颜色的草绳,赤、橙、黄、绿……代表着九种截然不同的试错方向。
其中一个少年指着一根绑着绿绳的竹签,对同伴们说:“这根是昨天活了的。”他的语气里没有炫耀,只有一种陈述事实的平静。
青梧远远看着这一幕,心中豁然开朗。
她明白了,真正的纪念不是守着旧日的规矩一成不变,而是将逝者未竟的探索,勇敢地继续下去。
试错,本身就是对耕道最大的尊敬。
她当即下令,在村中那块最神圣的静耕祭田中,设立“活痕桩”。
用削尖的木桩,去记录每一寸土地在耕作后自我修复的轨迹,记录下那些松动、板结、龟裂与新生的痕迹。
在众人看不见的地底深处,云栖残存的那一缕地息,如同温润的水流,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悄然流转。
它没有独立的意识,只剩下最纯粹的、对土地的本能感知。
它感知到,在遥远的南境,有一片新开垦的梯田,因为接连数日的阴雨而严重板结,泥土像铁块一样锁住了作物的根须。
地息无法言语,无法呼喊。
它所能做的,只是借着田灵最微弱的颤动,引动那些被憋闷在地下的根系,用尽全力,轻轻地、协同地向上拱动。
“咦?”一个正在田边唉声叹气的老农,忽然察觉到一丝异样。
他俯下身,凑近了看,竟看见那铁板一块的土面上,自行裂开了一道道蛛网般的细纹。
那裂纹并非杂乱无章,而是隐隐带着某种规律,如同犁铧初耕时留下的浅沟。
老农活了大半辈子,从未见过此等奇景。
他伸出布满老茧的手,抚摸着那些细纹,喃喃自语:“土……土自己想呼吸……”
他猛地站起身,不再犹豫,扛起锄头,不再按照祖上传下的死板章法,而是完全顺着那些新生的裂纹,小心翼翼地进行浅耕。
一锄下去,只觉泥土异常松快。
半天功夫,整片田的表土都被他依势翻了一遍,那些奄奄一息的禾苗,竟奇迹般地挺直了腰杆,叶片也透出了新绿。
七日之后,青梧巡田至此。
她蹲在田头,仔细观察着田垄间那些灵动而自然的土纹。
她认出,这与古籍中记载的一种失传农法“破墒引气式”有七分相似,但又远比古法更加圆融、更具生机。
古法是人定的死规矩,而眼前的,却是土地写下的活文章。
她没有将此归功于神明,也没有宣扬云栖显灵。
她只是从行囊中取出一把刻刀,在田头一块不起眼的石头上,刻下了一行小字:
“土教人松土,人该学会听话。”
这句话,像一颗种子,迅速在所有地耕者心中生根发芽。
当夜,青梧坐在屋檐下,静听着檐角滴落的雨水。
嘀嗒,嘀嗒……雨水落在屋前的青石板上,溅起细小的水花。
起初,那只是寻常的雨声,可渐渐地,她听出了不同。
那滴水声的节奏,竟在某一刻,与族中世代相传的《守苗调》第七拍的韵律,重合了整整三息的时间。
那是一种安抚的、充满生命韵律的节拍。
三息之后,节奏又恢复了无序的滴答声,仿佛刚才的一切从未发生。
青梧缓缓站起身,望向被夜色笼罩的无垠田野。
她知道,一切都不同了。
过去的耕道,是人琢磨着如何向土地索取。
而从今夜起,一个新的时代已然降临。
当土地开始主动教人耕种,当风声、雨声、虫鸣声都可能成为新的启示,耕道,才算是真正地活了过来。
只是,一个全新的问题也随之摆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当土地成了无言的师长,当先人的魂魄化作了田间的韵律,那么,他们又该用何种方式,去铭记那些逝去的人,又该立下怎样的标记,去传承这份来自大地深处的、无言的教诲?
旧有的石碑与坟茔,在这一刻,显得如此苍白而笨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