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岐大夫的悬壶故事》最新章节。
第二天一早,林晓就背着父亲来到了岐仁堂。林乡长比昨天精神了不少,虽然还是有点虚弱,但已经能自己走几步了,便血也减少了很多。
岐大夫让林乡长趴在诊床上,然后从柜子里取出一个红木盒子,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一团团土黄色的艾绒,还有一把银色的小刀和几块生姜。
“岐叔,这是要做艾灸吗?”林晓问。
岐大夫点点头,拿起一块生姜,用小刀切成薄薄的姜片,每片大概有一毫米厚,然后用针在姜片上扎了几个小孔。“对,艾灸。《扁鹊心书》里说‘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你爸体内的阴寒比较重,光靠吃药,温阳的速度还不够快,艾灸能把热力直接传到脏腑里,更快地化开阴寒,还能疏通经络,让气血运行起来。”
他把姜片放在林乡长的中脘穴上——中脘穴在肚脐上方四寸的地方,是胃的募穴。然后从红木盒子里取出一点艾绒,捏成一个小圆锥状,放在姜片上,用火柴点燃。
艾绒燃烧起来,冒出淡淡的艾烟,散发出一股醇厚的香气。林乡长刚开始觉得有点烫,忍不住动了一下,岐大夫赶紧按住他的肩膀,说:“忍一忍,刚开始是有点烫,等会儿就会觉得暖了。中脘是胃的募穴,灸这里能温胃散寒,还能引脾胃之气上升,滋荣百脉。你爸之前吃不下东西,灸完中脘,胃口就能慢慢好起来。”
林晓在旁边看着,只见艾绒慢慢燃烧成灰烬,岐大夫用镊子把灰烬夹掉,再换一炷艾绒。他一边灸,一边跟林乡长聊天:“林乡长,你还记得二十年前,你带着村民们修水渠的事吗?那时候你才二十多岁,扛着铁锹在前面跑,比谁都卖力。”
林乡长笑了笑,说:“怎么不记得……那时候水渠堵了,庄稼浇不上水,我跟村民们一起挖了三天三夜,最后终于把水渠通了。那时候年轻,不怕累,现在不行了,稍微干点活就觉得累。”
“都是这几年在田里跑,受了寒。”岐大夫说,“你常年在田里踩冷水,秋天淋秋雨,冬天吹寒风,寒湿都积在身体里了。以后可得注意,下雨的时候别往田里跑,冬天要穿厚点,特别是腰和腿,别让寒气再进去了。”
灸完中脘穴,岐大夫又在林乡长的气海穴上放了姜片。气海穴在肚脐下方一寸半的地方,是元气之海。“气海是元气生发的地方,灸这里能补元气,还能温肾散寒。你爸现在元气虚,灸完气海,就能感觉到身上有力气了。”
他一边灸,一边给林晓解释:“《针灸大成》里说‘气海者,人元气所生之地也’。人活着,全靠元气支撑,元气足了,身体才能好。你爸之前便血,就是因为元气虚,不能统摄血液,才导致血液往下流。灸气海,就是要把元气补回来,让它能重新统摄血液。”
艾烟在诊室里弥漫着,混合着药香,让人觉得很安心。林乡长闭着眼睛,脸上露出了放松的表情,偶尔还会说一句:“暖……暖到腰上了。”
灸完气海穴,岐大夫又在林乡长的足三里穴上灸了几壮。足三里穴在膝盖下方三寸的地方,是脾胃的合穴。“足三里是个养生的好穴位,《四总穴歌》里说‘肚腹三里留’,不管是肚子痛、拉肚子,还是吃不下东西,灸足三里都有用。常灸足三里,还能增加食欲,生肌肉。你爸现在这么瘦,灸完足三里,就能慢慢长肉了。”
等艾灸做完,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林乡长从诊床上爬起来,伸了伸胳膊,说:“感觉身上轻了不少,手脚也不冷了,肚子也不疼了。”
岐大夫递给林乡长一杯温米汤,说:“艾灸完,要喝点温米汤,补充津液,还要注意保暖,别着凉了。今天再吃一副平胃地榆汤,明天再来复诊,我看看情况,再调整药方。”
林晓扶着父亲,心里满是感激:“岐叔,真是太谢谢您了。昨天我还以为我爸不行了,没想到才一天,就好这么多。”
岐大夫笑了笑,说:“不用谢,这都是中医的道理。只要辨证准了,用药对了,再配合艾灸,再重的病也能治好。你爸这病,虽然重,但好在没伤到根本,只要好好调养,不出一个月,就能恢复过来。”
第四幕:还少丹续元气,脾胃为基养新生
接下来的几天,林乡长每天都来岐仁堂喝药、艾灸。慢慢地,他的便血彻底停了,胃口也越来越好,从刚开始只能喝半碗米汤,到后来能吃一碗小米粥,再到能吃小半碗米饭和炒青菜。脸色也从青黄色变成了淡红色,眼窝也不那么深陷了,身上也有了力气,能在院子里走几圈了。
第七天复诊的时候,岐大夫给林乡长把了脉,笑着说:“脉象比之前有力多了,也不迟滞了,阴寒已经去了大半。不过你脾胃的根基还是有点弱,得慢慢调养,不能急。今天开始,就不用喝平胃地榆汤了,我给你换个方子,叫还少丹,能滋补脾胃,养元气。”
他从柜子里取出一个陶瓷罐,打开盖子,里面装着一颗颗深褐色的药丸,大小跟黄豆差不多,散发出一股甜香。“这还少丹是我按照《洪氏集验方》里的方子自己做的,用了熟地、山药、牛膝、杜仲、茯苓、白术、枸杞子、山茱萸这些药材,经过蒸、晒、炒,然后打成粉,用蜂蜜做成丸。蜂蜜能补中益气,还能让药丸更容易消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岐大夫拿出一个小纸包,倒了三十颗药丸进去,递给林乡长:“每天早晚各吃三颗,用温黄酒送服。黄酒能通血脉,助药力直达病所。记住,一定要用温黄酒,不能用冷的,冷黄酒会伤脾胃。”
林乡长接过纸包,闻了闻药丸,说:“这药丸闻着挺香的,应该不难吃。”
岐大夫笑了:“里面加了蜂蜜,有点甜味,不难吃。不过你也别多吃,一天六颗,不能多吃,多吃了会腻,反而伤脾胃。”
他又给林晓写了张饮食调理的单子:“早餐就喝小米粥,里面加三片生姜,生姜能温胃;午餐可以吃点山药炖排骨,山药能健脾,排骨能补气血,但排骨要炖得烂一点,容易消化;晚餐就喝红枣桂圆羹,红枣能补气血,桂圆能温肾,都是养身体的好东西。记住,不能吃生冷、油腻、辛辣的东西,特别是生鱼片、冰西瓜、辣椒这些,绝对不能碰。橘子现在熟了,你要是想吃,可以少吃一点,但一定要加热,比如用开水烫一下,或者蒸着吃,不能吃凉的。”
林晓接过单子,仔细看了看,说:“岐叔,我记住了,一定照您说的做。对了,我爸什么时候能回合作社干活啊?村民们都惦记着他呢。”
岐大夫想了想,说:“现在还不行,至少得再调养半个月。脾胃是后天之本,得养好了才能干活。要是现在就去干活,累着了,病情容易反复。等半个月后复诊,要是恢复得好,就能去合作社看看,但也不能干重活,只能帮着看看账目,安排安排采摘的事,等完全恢复了,再干重活。”
林乡长点点头:“我听岐叔的,不着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等养好了再干活。”
接下来的半个月,林晓每天都按照岐大夫的嘱咐,给父亲做营养餐。早上的小米粥熬得黏糊糊的,加了三片生姜,喝起来暖暖的;中午的山药炖排骨,山药炖得粉糯,排骨炖得脱骨,吃起来香而不腻;晚上的红枣桂圆羹,甜而不齁,喝了之后浑身都舒服。
林乡长每天按时吃还少丹,用温黄酒送服。刚开始喝黄酒的时候,他还觉得有点辣,但喝了几天之后,就觉得浑身暖洋洋的,很舒服。他还按照岐大夫的嘱咐,每天在院子里走几圈,活动活动筋骨,但也不多走,累了就歇着。
有一天,合作社的老张来看他,带来了一筐橘子。老张说:“林乡长,这是今年第一批熟的橘子,特别甜,你尝尝。”
林乡长看着橘子,有点馋,但还是忍住了,说:“老张,谢谢你。不过我现在还不能吃凉橘子,岐大夫说要加热了才能吃。”
老张愣了一下,然后笑了:“没想到林乡长现在这么听医生的话。没事,你要是想吃,我帮你蒸几个,蒸橘子也好吃,还甜。”
老张把橘子洗干净,放在锅里蒸了十分钟,然后拿出来给林乡长。林乡长吃了一个,觉得甜滋滋的,也不觉得凉,很舒服。他笑着说:“还是蒸橘子好吃,以后我就吃蒸橘子了。”
半个月后复诊,林乡长已经能自己走到岐仁堂了,脸色红润,精神饱满,跟生病前差不多了。岐大夫给他把了脉,说:“脉象很有力,脾胃也恢复得很好,元气也足了。还少丹可以再吃半个月,巩固一下,然后就可以停了。饮食上还是要注意,不能暴饮暴食,也不能吃太凉的东西,慢慢恢复正常饮食。”
林乡长高兴地说:“太好了,谢谢岐叔!我终于能回合作社干活了,村民们还等着我呢。”
岐大夫笑了:“回去可以,但还是不能干重活,慢慢来,别着急。以后也要注意保养身体,别再像以前那样拼命了,身体垮了,什么都干不了了。”
尾声:柑橘丰收时,岐仁堂外话养生
又过了半个月,正好赶上柑橘丰收。漫山遍野的柑橘树上挂满了金黄的橘子,像一个个小灯笼,村民们忙着采摘、装箱、装车,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林乡长也回到了合作社,帮着村民们安排采摘、称重、销售。他虽然不能干重活,但帮着看看账目,协调协调车辆,还是没问题的。村民们看到他恢复得这么好,都很高兴,纷纷问他是怎么好的。
林乡长指着不远处的岐仁堂,说:“都是岐大夫的功劳!要不是岐大夫用中药和艾灸给我治,我现在还躺在床上呢。你们以后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别总想着吃西药,也可以去岐仁堂看看,岐大夫的医术可高了。”
村民们听了,都纷纷点头。有的村民之前有风湿,一到阴雨天就腿疼,听林乡长这么说,就打算去岐仁堂看看;有的村民吃不下东西,也想去问问岐大夫有没有办法。
镇政府的领导知道了林乡长的事,也知道了岐大夫的医术,就特意邀请岐大夫去镇里的文化广场,给村民们讲中医养生课。岐大夫欣然同意,说:“能给村民们讲讲养生知识,让大家少生病,也是我的本分。”
讲课那天,文化广场上挤满了村民,连周边村子的人都来了。岐大夫站在台上,手里拿着一本《黄帝内经》,笑着说:“今天咱们不讲复杂的理论,就讲讲怎么养脾胃。《黄帝内经》里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胃就像家里的粮仓,粮仓满了,身体才能好。咱们农民朋友常年在田里干活,最容易伤脾胃,比如春天踩冷水,夏天吃冰西瓜,秋天淋秋雨,冬天吹寒风,这些都会伤脾胃。”
他举了林乡长的例子,说:“林乡长就是因为常年在田里受风寒,又喝了凉酒,才导致脾胃虚寒,便血。后来用了温阳散寒的中药,配合艾灸,才慢慢好起来。所以咱们农民朋友,一定要注意保暖,别吃生冷的东西,别喝凉酒,这样才能保护好脾胃。”
村民们听得很认真,有的还拿出本子记下来。有个大妈举手问:“岐大夫,我家孙子总不爱吃饭,面黄肌瘦的,是不是也是脾胃不好啊?该怎么办啊?”
岐大夫笑着说:“是脾胃不好。小孩子脾胃功能还没发育好,不能让他吃太多零食,特别是薯片、糖果这些,伤脾胃。可以给他煮点小米粥,加几片生姜,或者吃点山药泥,都是健脾的好东西。要是还不行,就带他来岐仁堂,我给他开点小药,很快就能好。”
还有个大叔问:“岐大夫,我一到阴雨天就腿疼,是不是风湿啊?该怎么治啊?”
岐大夫说:“是风湿,也是因为寒湿伤了经络。可以用艾叶煮水泡脚,艾叶能温通经络,祛寒湿。要是严重的话,就来岐仁堂做艾灸,灸膝盖上的足三里、阳陵泉这些穴位,能缓解疼痛。平时也要注意保暖,别穿露膝盖的裤子,下雨天别往田里跑。”
讲课讲了两个多小时,村民们还有很多问题要问。岐大夫说:“大家别着急,以后我每个月都会来镇里讲一次养生课,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我。也可以去岐仁堂找我,我每天都在。”
活动结束后,林乡长拉着岐大夫的手,说:“岐叔,今天真是谢谢您了,给村民们讲了这么多有用的知识。以后合作社要是有什么事,您尽管开口,我们一定帮忙。”
岐大夫笑了:“不用谢,都是应该的。只要大家身体好,能有个好收成,比什么都强。”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岐仁堂的木门上,铜铃在晚风中轻轻摇晃。岐大夫回到诊室,打开医案本,在上面写下:“乙未年深秋,治林某便血案。林某,男,六十二岁,岭南某乡乡长。因寒湿伤脾,误用寒凉药,致阴结便血,日十余次,伴腹痛、呕吐、畏寒。辨证:脾胃虚寒,阴寒内结。治法:温阳散寒,除湿和胃。方用平胃地榆汤加减,配合艾灸中脘、气海、足三里。七日后,阴寒去大半,改服还少丹调养。月余,诸症悉除,脾胃功能恢复。嘱其避生冷,节饮食,慎劳作,以固根基。”
写完后,他合上医案本,望着窗外的柑橘园。金黄的橘子挂满枝头,村民们还在田里忙碌着,笑声传到了很远的地方。岐大夫笑了,他知道,这就是他作为中医的使命——用手中的药材和银针,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让他们能在这片土地上,收获满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