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史上第一大帝

第126章 辽东查奸!(1/2)

韩爌府邸之内,他轻执墨香犹存的文稿,轻风拂过,墨迹速干。

忽见黄尊素再度造访,韩爌转身,语带谦恭:“真长兄,劳烦您为小弟这篇拙作把把关。”

“月末交差即可,何故如此心急如焚?”黄尊素眉头微蹙,疑云顿起。

“莫非毕公催促甚急?”

韩爌摆手笑言:“非也,实乃自我苛求。此文已润色四遍,仍觉意犹未尽,难以尽善。”

“哦?韩兄才情横溢,翰林院中素有美誉,何以一篇论疏竟成难题?”黄尊素面露讶色。

“富国之道,不外乎开源节流,老生常谈耳。”

韩爌沉吟,“然加税减支,皆是陈词滥调,恐难入圣听,反增笑柄。”

黄尊素闻言,捋须而笑:“韩辅所虑极是。为毕公或皇上之策,重在虚实之间,大略他继而剖析:“毕公求实务,以行令;皇上求大略,以定国策。六部务实,内阁务虚,阁老之责,在于高瞻远瞩,定策安邦。”

韩爌闻言,豁然开朗,颔首称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吾心稍安。”

言及黄尊素即将赴彰德府任职,韩爌关切询问:“兄之行程,定于何时?”

“近在咫尺,吏部催促,刻不容缓。”

黄尊素轻叹,“左光斗等人弹劾毕公之疏,犹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毕公反以献策之名,化解了朝中风云,我等势单力薄,实难抗衡。”

“联络同僚之举,亦无回音,恐有变故。”

黄尊素忧虑之色溢于言表,“京中局势,难如登天,地方势力根深蒂固,非大势难撼。”

韩爌亦感时局维艰,长叹一声:“势不在我,诸事难成。吾辈身处漩涡,唯有静待时机,方能破局。”

"如此看来,真长赴彰德府之行,恐已尘埃落定。"

黄尊素言毕,韩爌再度叹息,未留片语,挽留之意尽消。

黄尊素闻言,面色微沉,亦不再多言,旋即告辞而去。

书房窗畔,韩爌目送黄尊素背影,无奈摇头,心中暗道:“东林智囊,不过尔尔。”

韩爌能在魏阉权倾朝野之时安然退隐,其审时度势之能。

而今观东林诸人,除却党争内斗,扰乱朝纲,别无他长,连风向亦难把握,若置于万历初年,恐早已身首异处。

想当年,朝堂风云变幻莫测,申时行致仕后,四年间内阁更迭频繁,生死无常。

而今陛下登基,务实之风渐起,屡次整肃言官,皆因虚言误国。

东林之徒,若仍不知自省,必自取灭亡,且欲累及无辜。

“顾宪成之鉴不远,其徒子徒孙亦复如是。”

韩爌心中愤慨,遂召御史李邦华入书房。

“卿适才所闻,以为如何?” 韩爌问。

“下官以为,黄尊素之言有失偏颇。” 李邦华躬身答道。

“确也。”

韩爌点头,“务实与务虚,须得平衡,陛下亦深谙此道。卿之万历四十三年奏章,稍加润色,作为策论上呈司礼监,或能得圣心。”

李邦华闻言,感激涕零:“谢辅臣栽培。”

“才子与能臣之别,在于行动。”

韩爌语重心长,“黄尊素虽智名在外,却不明朝堂水深火热,圣意难测。卿当谨记,慎言笃行,方为上策。”

李邦华拱手领命:“下官定不负所望。”

次日,李邦华之奏章迅速呈至御前,朱由校细览之下,面露嘉许。

其富国四策——清田亩、整吏治、修兵备、慎用人,字字珠玑,尽显实干之才。

朱由校忆及史籍所载,知李邦华为明末难得之良臣,遂决定将其调任登州知府,辅佐袁可立,共图天津、登莱之业。

一笔挥就,李邦华之命运,由此改写。

京城正值毕自严风波未息之际,大明锦衣卫之魁首骆思恭,历经十数日风尘仆仆,悄然携二犯重返皇城。

自安定门悄然入城,骆思恭犹如夜行者,避家不返,仅以麾下陆川之名,秘呈觐见之帖于宫禁。

闻皇帝驻跸西苑,他旋即疾步至苑外静候。

其时,帝正于校场观军士蹴鞠为乐,骆思恭之帖忽至。

刘时敏接帖细览,神色骤变,轻步至帝侧,低语:“陛下,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以千户陆川之名,有密事求见,言及紧急。”

“哦?”

朱由校闻言,目光一闪,似有所动,随即自马扎起身,直奔御书房,口谕:“宣!”

须臾,骆思恭黑袍加身,步入御书房,一脸风霜掩不住其忠诚与干练。

朱由校望其容颜,心中暗自感慨:老骆虽行事偶有偏颇,然其才干与忠心,实乃国之栋梁。

“臣骆思恭,恭请圣安。”

“朕安,平身。”

“熊廷弼与孙承宗皆在奏章中,对卿在辽东肃清奸佞之功赞不绝口,朕心甚慰。”

朱由校品茗之余,目光温和地询问骆思恭:“此番回京,可有要事相商?”

骆思恭沉稳答道:“臣在辽东半年有余,日夜监视建奴动向,为大军筹备情报。今建奴已退,辽东局势渐安,臣方敢回京面圣。”

言毕,他话锋一转,提及要事:“臣于辽东查得一伙与建奴勾结之奸细,因事涉重大,未敢贸然上奏,特请陛下圣裁。”

朱由校闻言,眉头微蹙,细观骆思恭,见其衣衫虽皱,却难掩其急迫之情,不禁心生好奇:“说来听听。”

骆思恭连忙呈上奏本与密信,解释道:“臣在辽东查奸之时,意外发现一历史悠久的团伙,长年累月向建奴输送大量物资,危害甚大。”

朱由校闻言,神色凝重,示意小太监取来奏章。

"确凿无疑。"

"微臣初抵辽东,细查之下,惊觉商贾队伍中竟有借粮马交易之名,暗中资助建奴粮草器械之徒。一经擒获审问,真相大白,此乃源自山西的庞大叛国网络。"

"晋商之祸?"

骆思恭一语既出,朱由校双眸骤缩,锐光直射,仿佛欲洞察人心。

"供状何在?即刻奉上。"

骆思恭迅即呈上密函,言辞间难掩急切。"首份乃微臣亲手擒获之证。"

"静言。"

朱由校轻抬一指,如同圣旨般止住骆思恭后续话语,随后挥手遣散侍从,独留刘时敏在侧,方才缓缓展阅密信。

御书房内,仅余二人,气氛凝重。"此刻详述。"

"遵命。"

骆思恭心中稍安,深知此行隐秘,唯恐风吹草动,动摇朝纲。

"首份供状,源自山西巨贾范进财,铁证如山。次者,乃锦衣卫宣大指挥使刘忠之自白。"

骆思恭娓娓道来,揭露了一桩横跨商贾、军界,囊括大同、宣府、广宁的叛国行径,其规模之大,令人咋舌。

"嘉靖遗风,互市繁荣,本是常事。然自建奴叛乱,朝廷严令禁绝,竟有人顶风作案,胆大包天!"

朱由校沉吟片刻,语含怒意。

"锦衣卫人赃俱获,此等行径,确有其事?"

骆思恭见皇上洞悉时局,遂进一步汇报:"介休范氏为首,王、靳、田、翟、黄诸姓共谋,双管齐下:一径自天津购粮,经广宁输辽;一径集陕晋北直之物资,越张家口,售于察哈尔草原。沿途军镇,皆为其所惑,视若无睹。"

"此案牵连甚广,宣大广辽将领皆涉其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归流
归流
大明朝最后的辉煌余光。杨平安看到了三十年来不上朝的万历天子,正坐在亭中笑眯眯的等着自己。有精擅口技,眼含桃花的小师妹。有美艳无双,心狠手辣的小婶娘。有大胆泼辣,心直口快的小苗女。如此精彩的时代,当浮一大白
晴了
某魔圆的真理之名
某魔圆的真理之名
关于某魔圆的真理之名:打字机唱的好!妙哉!唱着唱着便退幕于台后,存在感淡薄丘比语气兴奋至极:与我结成契约成为魔法少女吧!:但是,我拒绝!!!变身为打工人,打工魂魔法纪录之人身披魔圆的黑袍嘎嘎乱创大爱读者总之,对头对头,随便写一写(??_??)大浪淘沙,百分之九十九便会折戟沉沙越往后面,创伤率会达到百分之九十九深爱党勿入,以免被创伤创击之路,要加速了!!!
先天一炁境
反清从成为安南王开始
反清从成为安南王开始
特种兵孙鸿远穿越了,成了明末广西的一名和尚。寺里遭遇天灾人祸,无米下锅,为了活下去,他不得不随方丈、师弟一起下山化缘。然而刚刚走出寺庙不久,他们师徒四人就遭遇了意外。孙鸿远和两名师弟为躲避灾祸,误闯到了安南境内并且卷入到了安南的皇室斗争中。孙鸿远凭借其个人能力逐步将危机化解,并且在安南拥有了一支属于自己的兵马,最终统一了整个安南,成为了安南王。随后,孙鸿远通过与欧洲海上贸易与技术交流,建立了一支
吐舌头的小松鼠
军阀:从县长开始征伐天下
军阀:从县长开始征伐天下
从一堆尸体中醒来,方继安发现,自己的啤酒肚不见了,人也年轻了十几岁。而尸体中,还有一人与他年轻时很像。正在恐慌时,觉醒强国争霸系统,改名方济安,利用死去青年方济安的证件、委任状,他开启了异界民国初期的争霸之路。ps:小说改不了标题,内容改成了奖励步兵连,不是德械连。想看系统爽文的请不要进来,想看强大系统的不要进来。欢迎大家指责错误,但那种看小说无脑喷的请不要进来,那种看免费小说还斤斤计较的也不要
百年一梦转瞬空
一定找到你
一定找到你
出生于封建大家庭的陶曦文,通过抗争躲过了早婚的厄运,在大学里迈向了革命道路,后为了躲避抓捕转移至我抗日根据地,在残酷艰苦而乐观向上的环境里,她与侦查连连长务远互生情愫,但是,务远的突然失踪,由此改变了她的人生……
收养了七只流浪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