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青芜志》最新章节。
晨雾如纱,轻轻裹住山脚下的村落。炊烟从几户人家的屋檐缓缓升起,在微凉的空气中扭成细长的丝线,又被风揉碎,散入林间。村口那棵歪脖子树在薄光中静立,枝干斜指东方,像是伸出手臂,迎接某个久别之人。
沈青芜踏着露湿的石板路走来,手中握着一封用桑皮纸折成方胜的信。信是昨夜由村中孩童送来的,字迹稚拙却认真,一笔一划都带着用力的痕迹:
“沈姐姐:
我……有新……故事。
想讲……给你听。
村中……晒谷场,日中……等你。
——李迟”
她将信纸收回袖中,指尖轻抚过边缘微微卷起的折角。这封信没有署名“李迟”,只画了一根歪斜的树枝,底下撑着一根竹杖。她笑了——他知道她会懂。
日头渐高,晒谷场上已聚了不少人。老陈头坐在矮凳上,手里捏着烟斗,见她来了,点头示意。几个农妇抱着孩子站在篱笆边,孩子们赤脚踩在晒得发烫的谷粒间,叽喳嬉闹。李迟就站在场子中央,背对着人群,拄着竹杖,望着远处山坡出神。
听见脚步声,他转过身,脸上浮起一丝紧张的红晕。
“你……来了。”他说,声音不大,却清晰。
“我来了。”沈青芜走近,在他面前蹲下,视线与他齐平,“你说有新故事?”
李迟点点头,深吸一口气,仿佛要鼓足全身力气。然后,他抬起手,指向那棵歪脖子树。
“今早……我梦醒……看见它……影子变了。”
众人顺着他的手指望去——果然,那树平日常向西倾斜的影子,今日竟向东偏移了数尺,像是一夜间悄悄挪动了脚步。
“我知道……你不信……梦。”李迟继续说,语速缓慢,但每一个字都稳稳落地,“可这个……不是普通……梦。是……它……托我讲的。”
他顿了顿,闭上眼,再睁开时,目光已变得沉静。
“我要讲……一个故事。叫——”
他一字一顿,清晰地吐出每一个音节:
“《歪脖树……与……瘸腿客》。”
人群安静下来。连最调皮的孩子也屏住了呼吸。
李迟的声音不高,甚至有些沙哑,但他说话的方式很特别——每一段停顿,都不显得仓促或慌乱,反而像鼓点之间的留白,让人忍不住去倾听下一个字。
“从前……有一棵树。生来……就歪。主干……弯如弓,枝杈……横出。种它的人……是个老人。别人说:‘砍了当柴吧,长不成材。’可老人摇头:‘它活着,就有它的道理。’于是……留下它。”
他说到这里,停了一下,望向沈青芜:“就像……你见到的那样。”
她轻轻点头。
“十年……二十年……树越长越歪,可也越长越壮。春天开花,夏结果实,秋叶金黄,冬不落尽。鸟来栖,蜂来酿,小孩爬上去掏鸟蛋,老人坐在下面乘凉。它成了……村子的眼睛。”
他又停顿,抬起手,轻轻拍了拍自己的左腿——那里因幼年高烧落下残疾,走路需倚仗竹杖。
“后来……来了个客人。跛脚。左腿短一截,走起路来……一颠一颠。穿灰袍,背旧包袱,走到村口……看见这棵树,愣了很久。”
“他说:‘我走了千里路,没见过……这样的树。它不掩饰自己歪,也不因此停下生长。’”
“村民笑他:‘你也歪,树也歪,凑一块儿叹苦命吗?’”
“可那客人……笑了。他说:‘我不是来叹命的。我是来学它的。’”
人群微微骚动。有人低头看向自己的手,有人摸了摸膝盖上的旧伤。
李迟继续道:“他在树下住了七天。每天清晨……扶杖绕树三圈,一边走,一边念:‘形可曲,根必深;势可偏,意当坚。’”
沈青芜心头一震——那是她写在《顺势录》开篇的话!
“第八天……他走了。走前,在树根埋下一粒种子,说:‘总有一天……会有个人,从北边来,背着图腾,心有迷途。你们若见她,就把这故事……告诉她。’”
“然后呢?”一个孩子忍不住问。
李迟看着那孩子,缓缓道:“然后……他转身走了。但奇怪的是……他原本跛得厉害,可那天……走得特别稳。有人追出去看,发现他走过的地方……泥土里……长出了小小的……银霜果苗。”
全场寂静。
老陈头缓缓站起身,走到树旁,蹲下身扒开落叶和浮土——果然,在树根东南侧,几株嫩绿的小苗正破土而出,叶片上泛着淡淡的银白色绒毛,正是“曲承子”的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