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宋风云

第1073章 襄国郡局势(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刘宋风云》最新章节。

柳元景率军进驻武城,不过相州军想要反攻绛幕也不现实,防守武城还行,反攻只能等待麒麟卫或者白虎卫派大军前来,毕竟魏军两处大军汇合大约有两万,而相州军不足八千,以八千攻打一座有两万人驻守的城池哪怕城池并不大也很难。

随后柳元景派人将消息送往邺城,檀道济如今已经率军前往襄国郡,以防魏军突袭,并且麒麟卫在沈庆之率领下也开始渡河,准备支援各处,而刘义融率朱雀卫进驻夏州,刘义季率军回归麒麟卫,同时谢晦的玄武卫也派出斥候船巡察以防魏军突然渡河进攻青州。

宋魏两国边境一时间风声鹤唳,两国大军频繁调动,眼看很可能爆发大战。

不过宋军各部都很克制,毕竟魏国这次准备充分,目的还不明确,所以宋国只能采取守势。

但是在襄国郡和魏国交界的柏人城却流言四起。

于是,檀道济当机立断,派遣颜师伯率黑风军率先前往柏人城,大军随后跟进。

而距离柏人城不远的魏国境内,柏乡城则进驻了魏国重甲步兵大魏甲士,同时魏国燕王拓跋谭也率领左卫大军向柏乡城前进,准备应对宋国进攻。

就这样,两国精锐都在向襄国郡边境集结,所有人都认为,很可能两国会爆发大战,同时,麒麟卫前军已经进入清河郡,并向武城进发,并准备随时收复绛幕城。

不仅如此,朱雀卫抵达夏州后立刻向上党进发,准备再次从北部进攻魏国并防备柔然。

而宋魏两国突然向边境增兵也让柔然十分忌惮,一些小股骑兵也不在接近边境。

不过相对来说,襄国郡局势更加危急。

不少商人纷纷离去,向邺城而去,至少他们认为宋国不可能让魏国打到邺城,哪怕襄国郡丢失还有邯郸作为邺城屏障,所以邺城还是很安全的。

襄国郡的局势紧张让相州牧不得不派人上书朝廷。

刘义隆得知后也有些坐不住,但是他知道,御驾亲征已经不可能了,那些大臣绝对不会同意,于是他想了一个主意,于是,他在议政殿下诏巡察邺城。

结果刚提出,王昙首等一众大臣纷纷劝阻,这让刘义隆无奈,只能答应,只到邺城,绝不前往襄国郡或者清河郡,才算作罢。

于是,太子刘绍监国,王昙首、刘义符从旁辅助,而徐麟、王华和刘义康等随驾前往邺城。

这次刘义隆将后妃全部带着,以示是出巡,不是御驾亲征,反正在邺城那里也有行宫,就是着名的铜雀台。

铜雀台始建于东汉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建成。

据记载是曹操封魏公后父子三人主要活动中心。

东晋咸康元年(公元335年),羯族首领石虎将后赵都城迁到邺城,继曹操之后,进行了邺城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营建,在铜雀台东北建九华宫作为内宫,将铜雀台增高二丈,在其上建十五丈的五层楼,楼顶铸高一丈五尺的铜雀。

东晋升平元年(公元357年),慕容鲜卑首领慕容儁击败冉闵后,将前燕国都由蓟迁到邺城,重建在战乱中破坏的宫室,复修铜雀台。

如今铜雀台作为宋国皇家行宫,也作为刘义隆北伐的指挥部,毕竟大臣们不允许其去前线。

几日后,刘义隆启程前往邺城,随行虽然人员众多,但是除了后妃和文官,其余人一律骑马,就连他自己虽然带了龙辇也是乘马前行。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原神:异世的光芒降临提瓦特
原神:异世的光芒降临提瓦特
关于原神:异世的光芒降临提瓦特:(在原神中变成迪迦奥特曼)(无女主)当黑暗降临时,总有一道曙光照耀着大地,黑暗过后终是黎明.........圆光古是个中二少年,同时也是一个特摄迷,和游戏迷,试问谁不想成为迪迦,拯救世界呢?在一次偶然的遭遇中,圆光古穿越到原神的世界中,可这个原神却有点不正常...“拜托,这是原神啊!这是提瓦特啊!迪迦里面的金字塔怎么会在这里啊?圆光古苏醒就看见了面前巨大的金字塔吐
又摸鱼的一天
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
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
关于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每个读者心中都有着自己的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穿越到四合院,又是激情澎湃的年代,咱就主打一个躺平。
成人的童话
王侯世家
王侯世家
关于王侯世家:百年煌煌王朝,千年碌碌世家。每百年必有王侯兴,每千年必有高楼塌。蓝春,你可明白了?那是属于时代的浪潮!(明朝背景,不是正史)
白日才子
红楼尤氏:谁都别想出家
红楼尤氏:谁都别想出家
关于红楼尤氏:谁都别想出家:尤清之嫁进宁国府,丈夫贾珍胡作非为,小姑子惜春养在荣国府,便宜儿子贾蓉也是一摊烂泥。可惜尤清之家世浅薄不能挟制丈夫。整治宁国府,还得把出家的贾敬请回来。还好贾敬给力。儿子出去得罪人,打!儿子出言不逊,打!实在不行了,老子就给你下毒,免得你出去惹祸。公公给力,尤清之专注养娃,扳正贾蓉,抱回惜春。没想到回金陵还能有机会搞事业。尤清之在红楼梦中越过越好了。至于荣国府,看你跟
李九戒
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
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
苏瑾并不知晓他刷的短视频会被投放到万朝的观众面前。于是,无数的上古、商周、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的皇帝、士大夫、官员、读书人乃至普通人,都将这每天固定时间就会播放的天幕当做了学习知识的老师或是茶余饭后的乐子,引起了各个朝代的许多原本不会发生的变化:朱棣:“让我看看是哪个兔崽子给我上的成祖的庙号!崇祯:“对、对就是那个,快点进去看啊,朱由检看着天幕上的一个的标题,急的直跺脚。当康熙看到庚子赔
江北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