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永乐大帝》最新章节。
沐晟回到昆明已近三月。
黔国公府的书房内,炭盆驱散了春末的些许寒意,却驱不散沐晟眉宇间的阴霾。他望着窗外熟悉的庭院景致,手中摩挲着一块温润的翡翠——这是某个土司前日送来的"心意"。
"公爷,"心腹幕僚低声禀报,"朝廷派来的那些官,动作比我们想的要快得多。"
沐晟冷哼一声:"不过是虚张声势。朝廷哪来那么多懂税赋、通律法的人派到云南?那些读书人,不都挤破头想去江南、京畿做官吗?"
他久居边陲,对内地这十年来的变化认知有限。他不知道,燕京大学堂、金陵书院乃至各地新式学堂,早已培养出大批精通实务的年轻学子,正愁没有施展抱负的舞台。
"可是公爷,"幕僚忧心忡忡,"那个新来的税务司主事王明远,带着几十个算账的好手,已经把昆明的商税账目查了个底朝天。还有理刑厅的那个李正清,更是油盐不进,前日还把木氏土司的家奴给判了流放......"
"什么?"沐晟猛地转身,"木氏的人也敢动?"
"说是那家奴当街强抢民女,被李正清抓了个正着。木氏派人去说情,被直接轰了出来。"
昆明城南,新挂起的"云南税务司"牌匾下,排起了长队。商户们好奇地张望着这座刚刚修缮一新的衙门。
"都听好了!"一个年轻税吏站在台阶上,声音洪亮,"自即日起,所有商税一律以永乐币缴纳!这是朝廷新铸的银元,成色十足,童叟无欺!"
人群中响起窃窃私语。
"这纸票子能当钱用?"
"听说沐王府都不收这个......"
这时,一个绸缎庄老板陪着笑脸上前:"官爷,小的店里都是些零散铜钱,这永乐币......"
"无妨!"税吏爽快地说,"隔壁皇家银行就能兑换!一两银子换一块银元,随时可兑!"
不远处,沐家名下的"滇南茶行"掌柜冷眼看着这一幕,低声对伙计吩咐:"去,告诉各分号,继续只收银子和海贝。我倒要看看,这永乐币能撑几天。"
然而,接下来的发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不过半月,情况就开始逆转。先是朝廷宣布,所有官营工程——包括正在勘探的铁路线和刚刚开工的昆明至大理的水泥路——工钱一律用永乐币发放。接着,福记商行在昆明开设分号,明确表示只接受永乐币交易。更让茶行掌柜心惊的是,连沐家控股的盐业公司也开始要求用永乐币结算。
"掌柜的,这、这可怎么办?"伙计慌慌张张地跑来,"咱们不收永乐币,可茶农现在都要这个,说是方便去福记买布匹、铁器......"
掌柜的颓然坐倒在椅子上。他终于明白,朝廷这次不是靠政令强推,而是用实实在在的经济链条,让永乐币自然
与此同时,昆明城东新设立的"明伦学堂"里,传来了朗朗读书声。
"云岭苍苍,滇水泱泱,大明之风,山高水长......"
课堂上,年轻的教员正在领读新编的《滇云地理志》。台下坐着数十个年纪不一的学童,有汉家子弟,也有彝、白等族头人送来的孩子。
"先生,"一个彝家少年举手问道,"书里说我们都是大明子民,那为什么还要分土司、流官?"
教员微笑着解释:"这就好比一个大家庭,以前各房自己管自己。现在朝廷要让大家更团结,所以派流官来帮忙治理,让所有人都过上好日子。"
学堂外,几个土司派来窥探的家丁面面相觑。
"这还了得?再读下去,娃娃们的心都要被读野了!"
然而,让他们更吃惊的是,不过月余,就有土司主动把子弟送进了学堂——因为听说学得好的,将来可以去北京的大学堂深造,甚至能做官。
消息传到沐晟耳中,他久久不语。他终于意识到,朝廷用的不是刀剑,而是更厉害的武器:金钱和教化。
真正的冲突,发生在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