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帝

第5章 凤逝星沉(1/1)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永乐大帝》最新章节。

北京的深秋总裹着股透骨的寒,坤宁宫的窗棂糊了三层棉纸,却挡不住殿内弥漫的苦涩药香。徐妙云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得像宣纸,呼吸微弱得几乎看不见胸口起伏。朱棣坐在床边,紧握着她的手,那双曾握过战刀、批过奏折的帝王之手,此刻竟微微发颤。他不再是那个睥睨天下的永乐大帝,只是个即将失去一生挚爱的丈夫。

脑海里的画面像走马灯似的转 —— 穿越之初,他还是个茫然无措的孩童,是梳着双丫髻的徐妙云,拿着《论语》耐心教他认字,让他在陌生的时代找到了第一个锚点;燕王府的那些年,他们在书房里偷偷筹划,她帮他整理各地奏报,甚至亲手绘制军事地图,说 “夫君要做的事,我定帮你守住后方”;靖难之役时,北平城被围,她带着妇孺登城守城,硬是撑到他回援,见面时只说 “夫君平安就好”;还有那年,她察觉他与妙锦之间的微妙情愫,非但没有怨怼,反而拉着妙锦的手说 “你我姐妹,当共伴陛下,为大明安稳”—— 这份深情与豁达,连他这个来自未来的灵魂,都为之震撼。

“陛下……” 徐妙云的声音轻得像羽毛,却让朱棣瞬间回神。她的眼神异常清明,带着一丝释然,“莫要悲伤。你我这一生,开创的盛世,比你当初说的‘梦境’还要好…… 我,无憾了。”

她示意内侍递来两个锦盒,里面是早已写好的信。“这封,给高煦和高燧。” 她喘了口气,“告诉他们,娘想他们,可更盼他们在美洲好好开拓,播撒朱家血脉,莫因母丧擅自归国,那才是最大的不孝。”

另一封信,她交到朱棣手里,指尖轻轻摩挲着信封:“这封,给长兄…… 辉祖。只说兄妹旧情,求他…… 回来见我最后一面。”

朱棣接过信,指尖触到信纸的褶皱,那是她反复折叠留下的痕迹。他知道,徐辉祖因建文旧事,多年来与朝廷若即若离,此刻让他回来,是她最后的心愿。

徐妙云的目光转向站在一旁、早已哭得泪人似的徐妙锦。她招了招手,让妙锦走到床边,然后拉过她和朱棣的手,将两人的手叠在一起:“妙锦伴你我多年,性情柔嘉,待我更是情深。我去后,望陛下立她为后 —— 一则全你我三人之情,二则后宫安定,陛下方可专心打理这偌大的帝国。”

她看着朱棣,眼中满是恳求:“待我走后,在北平择吉地建陵…… 我们三个,将来要在一起。”

话音落下,她的手缓缓垂下,眼睛永远地闭上了。殿内的悲声瞬间爆发,太监宫女们跪地痛哭,朱棣俯身,将额头抵在她尚有余温的手背上,肩头微微耸动。穿越数十载的沧桑、靖难的铁血、盛世的荣光,都抵不过此刻的悲痛,像潮水似的将他淹没。

国丧的钟声响彻北京城,九声绵长的钟鸣,宣告着一代贤后的离去。朱棣在悲痛中却未失理智,他第一时间召来徐妙锦。此时的徐妙锦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娇俏的少女,身为皇贵妃的她,虽满脸泪痕,却仍保持着端庄。

“妙云的遗愿,你都听到了。” 朱棣的声音沙哑,“立你为后,你可愿意?”

徐妙锦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震惊。她与朱棣、徐妙云的感情早已超越寻常,可她从没想过要取代姐姐的位置。“陛下,臣妾…… 臣妾不敢。” 她哽咽着,“姐姐刚走,臣妾怎能……”

“这是妙云的心愿。” 朱棣打断她,语气坚定却带着温柔,“她希望你陪着我,守住后宫,守住我们的家。而且,如今高煦、高燧在美洲,高炽监国,后宫安定,才能让他们安心,让天下人安心。”

徐妙锦沉默了。她想起姐姐临终前的眼神,想起这些年与朱棣、姐姐相伴的日子,最终含泪点头:“臣妾…… 遵姐姐遗愿,遵陛下旨意。”

朱棣随即下旨,命人在天寿山麓选址,敕建帝陵 —— 这便是后世明长陵的雏形,只是在此世,它从一开始就承载着三人相守的承诺。旨意中特意强调,此陵为 “朕与徐皇后、徐皇贵妃万年吉壤”,既圆了徐妙云的心愿,也进一步巩固了北京作为帝国心脏的地位。

消息传到东宫,朱高炽正陪着太子妃张氏整理赈灾奏折。听到母亲离世的消息,他当场红了眼眶,起身就要往坤宁宫去,却被太监拦住:“太子殿下,陛下吩咐,让您先稳住东宫,处理政务,莫要乱了分寸。”

朱高炽站在原地,手指攥得发白。他知道父亲的用意 —— 国不可一日无君,东宫作为储君,必须稳住局面。他深吸一口气,擦干眼泪,对张氏说:“你去坤宁宫探望姨母,替我给母亲磕个头。我这里,还有赈灾的事要处理,不能让父亲分心。”

随后,他召来东宫属官,下令:“传我命令,东宫上下素服,所有非紧急事务暂缓,优先处理各地赈灾、漕运事宜。告诉各衙门,莫因国丧误了民生,这才是母亲想看到的。”

朱高炽的沉稳,让朱棣暗暗点头。他知道,这个儿子虽身形肥胖,却有一颗体恤百姓的心,是帝国未来的可靠继承人。

就在举国缟素之时,南京的大明格物院内,却仍在举行第三届 “锦云格物奖” 颁奖典礼。这奖项以徐妙云、徐妙锦的名字各取一字命名,是朱棣为鼓励科技创新设立的最高荣誉。往届获奖者中,有改良蒸汽机、让纺织效率提升三倍的大匠,有培育出亩产超三石的高产稻种的农学家,还有发明新式水车、解决南方灌溉难题的学者。

此刻,台下众人虽臂缠黑纱,气氛肃穆,但当主持典礼的礼部侍郎沉痛宣告 “徐皇后凤驾宾天” 时,所有与会者 —— 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学者,还是二十出头的青年才俊,全都站起身,默默垂首。一位曾因研发高强度合金、让火炮炮管寿命延长两倍而获奖的老工匠,哽咽着说:“皇后娘娘在世时,曾三次亲临格物院,问我们研究中有没有难处,还特意吩咐工部拨银,给我们建实验室。她说‘你们做的事,是为大明造福祉’,此恩此德,我们永世难忘啊!”

悲伤的情绪蔓延在格物院的每一个角落,连平日里最专注于实验的学者,都红了眼眶。徐妙云的逝世,不仅是皇家的损失,更是整个大明科技界的痛 —— 那位始终支持他们、理解他们的 “贤后”,再也不会来问他们 “新发明能不能让百姓过好日子” 了。

与此同时,快船载着丧报,一路南下,抵达印度古里港。徐辉祖正在府中看着天顺朝的军备清单,突然接到驿站送来的书信 —— 信封上是妹妹徐妙云的字迹,旁边还附着一份朝廷的讣告。

他颤抖着拆开信,只看了几行,就踉跄着后退一步,手中的清单散落一地。“妹妹……” 他声音嘶哑,泪水夺眶而出。纵使他因建文旧事,多年来对朱棣心存芥蒂,可兄妹之情血浓于水,更何况是他最疼爱的妹妹。

徐辉祖立刻赶往天顺朝皇宫,求见朱允炆。朱允炆虽与朱棣为敌,却也知晓徐辉祖与徐妙云的兄妹情谊,更明白此刻阻拦,只会失了人心。“徐将军,节哀。” 他叹了口气,“你且回去奔丧,天顺朝的事,我会暂托他人。”

徐辉祖谢过朱允炆,当天就带着随从登船,渡海北归。船行得飞快,他站在甲板上,望着茫茫大海,脑海里全是妹妹小时候的模样 —— 梳着羊角辫,跟在他身后喊 “大哥”,说长大了要嫁个能保家卫国的英雄。如今,妹妹做到了,可他们兄妹,却再也见不到了。

半个月后,徐辉祖抵达北京。昔日的魏国公府早已被朱棣修缮一新,等候着他的归来。走进府中,他看到徐增寿正站在庭院里,还有穿着皇贵妃服饰的徐妙锦 —— 多年未见,妹妹们都变了,可那份血脉亲情,却从未淡去。

“大哥。” 徐妙锦迎上来,声音哽咽。

徐辉祖看着她,又看了看徐增寿,眼眶再次发红。三人走进内堂,拜祭过徐妙云的灵位后,摒退左右,终于能卸下所有伪装,互诉衷肠。

“妙云这一生,太苦了。” 徐辉祖坐在椅子上,老泪纵横,“她为陛下操劳,为徐家操心,连临终前,都在想着让我回来,想着让妙锦稳住后宫…… 是我这做大哥的,这些年固执己见,没能好好陪她。”

徐增寿拍了拍他的肩膀:“大哥,过去的事就别说了。妙云也不希望看到我们兄弟生分。陛下这些年,也一直记着你的好,知道你在印度不易。”

徐妙锦握着徐辉祖的手:“大哥,姐姐临终前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我们兄妹和睦,就是大明安稳。如今陛下有意立我为后,可我总怕…… 怕辜负姐姐,怕天下人议论。”

徐辉祖看着妹妹,郑重地说:“这是妙云的心愿,也是为了徐家,为了大明。大哥支持你。等我见过陛下,就帮你说句话。”

兄妹三人的谈话,像一道暖流,融化了多年的隔阂。政治上的分歧,在至亲逝去的悲伤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几乎在徐辉祖抵京的同时,横跨太平洋的定期补给船,也将丧报送至美洲西海岸的 “汉王藩府”。朱高煦正在城外视察新筑的城池,听到母亲离世的消息,这个以勇武甚至粗豪着称的汉子,当场就红了眼眶,随后蹲在地上,失声痛哭。

他立刻下令:“藩府上下,素服百日!在临海山顶建祭坛,本王要亲自遥祭母亲!”

三日后,祭坛建成。朱高煦穿着素色官服,带着朱高燧和藩府文武,站在祭坛前,面向西方大明的方向。祭文是他亲手写的,字里行间满是思念与愧疚:“儿臣远在重洋,未能侍奉母亲左右,如今母亲仙逝,儿臣却不能亲至灵前尽孝,实为不孝!”

焚烧祭文的青烟袅袅升起,朱高煦挺直胸膛,对众人沉声道:“母后临终前,还惦记着我等在美洲的开拓,嘱我等不可因私废公!如今,本王已拥精兵万余,拓地三千里,筑城七座,引华夏农耕、工技至此,百姓蕃息,虽比不得大明本土,却也有了一国雏形 —— 我等未负母亲‘开枝散叶’之望!”

随后,他亲笔写下奏表,派人快马加鞭送回大明。奏表中,除了汇报美洲的基业,还特意提到:“儿臣等远在海外,听闻母亲遗愿,盼陛下立姨母为后。姨母贤淑,必能稳住后宫,儿臣等虽远,亦能安心。恳请父皇节哀,早正名分,以安天下人心。”

朱高煦的奏表与徐辉祖的归来,像两块关键的拼图,补齐了朱棣最后的顾虑。海外藩王的拥护,让立后之事有了宗室支持;徐辉祖的态度,则意味着旧臣势力的和解 —— 这两件事,让立后之举从 “皇家私事”,变成了 “稳固帝国” 的必然选择。

国丧期满,朱棣选定吉日,在紫禁城举行册后大典。徐妙锦身着皇后祎衣,头戴凤冠,一步步走上太和殿的台阶。百官跪地朝拜,山呼 “皇后千岁”,声音震彻宫殿。朱棣站在宝座旁,看着她,眼中既有对徐妙云的追思,也有对徐妙锦的承诺。

典礼结束后,朱棣独自来到天寿山的帝陵工地。秋风萧瑟,吹起他的衣角,玄宫的轮廓已初具规模,工匠们正在有条不紊地施工。他走到玄宫前,轻声低语,仿佛在与沉睡的徐妙云对话:

“妙云,你看,妙锦已成了大明的皇后,后宫安稳,高炽在东宫处理政务井井有条,高煦、高燧在美洲开拓得很好,连辉祖也回来了…… 大明很好,孩子们都在各自的路上,朝着你期望的方向走。”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温柔:“等将来,我们三个在这里团聚,我再跟你好好说,这大明的盛世,还有我们的孩子们,都长成了什么样。”

风穿过山谷,带着泥土的气息,仿佛是徐妙云的回应。朱棣站了许久,直到夕阳西下,才转身离去 —— 他知道,悲伤不能停留,帝国的巨轮,还要继续向前,驶向更广阔的未来。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关于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紫薇帝星降世,携神器魂穿汉末。取代袁公路重活一世,逆天改命、召唤全史能臣猛将,走史诗级地狱模式,脚踏累累白骨,终成千古帝王!最恐怖的诸侯乱战,最热血的猛将对决……苏烈、韩信、白起、廉颇: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将王旗插满全世界每个角落。【本书慢热,越往后越精彩,希望看官大大可以看到黄巾篇】
南国红豆生
长相思:折柳祭
长相思:折柳祭
关于长相思:折柳祭:毛球是大荒第一灵力高手九命相柳的灵宠,在死亡后却在九幽冥界混得风生水起,成了九幽红人,并混成了九幽帝君身边的大红人——渡鸦。她利用身份之便,寻找相柳神魂,并在解救相柳途中解锁不同新身份。最后相柳有没有复活,又能不能絮小夭再续前缘呢?
割浆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
一人之下:开局获得北冥神功
一人之下:开局获得北冥神功
为了赚钱给母亲治病,莫闻来到黑工厂打工,却没想误入人贩子组织。遭到殴打时,记忆苏醒,发现自己来到一人之下世界,并且马上就要被噶腰子。关键时刻觉醒,能够获得所有武侠小说中的神功,开局得到,将异人打手的炁全部吸光,成为异人。莫闻发现,只要击败,击杀别人,就能获得新的武功。为了给母亲治病,为了变强,莫闻成为异人雇佣兵。至此,圈子里多出了一位超级狠人。风正豪:“莎燕,为了风家的未来,你必须嫁给莫闻。王也
爱吃黑豆粥的血尸大帝
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
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
关于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每个读者心中都有着自己的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穿越到四合院,又是激情澎湃的年代,咱就主打一个躺平。
成人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