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不适应的环境,蔡京却如鱼得水,他将开创自己的时代。
我们后人对奸臣的一般印象是:长相猥琐或者丑陋,对皇帝拍马溜须,对手下颐指气使,对百姓横征暴敛,贪恋钱财,贪图女色,贪慕虚荣等等。
这是一般奸臣佞臣的标签。
但历史的真相往往是这些奸臣佞臣都非常有才华,你想想,皇帝的上台虽然是世袭的,但他们也是经过了层层选拔,确定为储君后还要经过严格系统的培训和教育,就算做了皇帝,也要经常接受教育,学习历史典故,避免决策失误。
如,宋神宗赵顼为太子时,韩维就是他的侍讲老师。继位成为皇帝后,王安石又成为他的侍讲老师(《宋史》:“神宗在藩邸,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数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
在如此严密的选拔制度和教育培训体系下出来的皇帝,能是随便听人摆布、糊弄的弱智吗?
肯定不是呀,他们都是善于统筹、善于筹划、懂得权术的人精。所谓帝心如渊,无不如是。
因此,能取得皇帝信任的大臣必定是能力出众心思缜密的人才行。
蔡京就是这样的人。
在北宋的高层看来,蔡京是真正的人才,是优秀公职人员的典型代表。
从长相来看,蔡京并非猥琐不堪,也非脑满肠肥之类,反而是疏朗俊秀、儒雅从容,妥妥一个彬彬有礼的白面书生(《春诸纪闻》:“子目力未至,此人面如美玉琢成,百体完就,无一不佳者”)。
放在现代,不知道是多少女生青睐的白马王子。
从读书来看,蔡京也是远超一般,虽然不及其弟弟蔡卞,但也是学霸级别的存在。
1070年,熙宁三年,蔡京和蔡卞进京参加科举考试,蔡京第9名,蔡卞第13名,兄弟两人同时高中。
这年蔡京23岁。
弟弟蔡卞更离谱,才12岁。
不管如何,这兄弟二人成为当年度科举考试界的一段传奇。
1047年,蔡京出生在福建莆田,比苏轼小了10岁。
当时的朝中,还主要是以河南河北为首的北方官员为主流。
有人做过统计,北宋一朝72位宰相中,河南河北有24名,占据了三分之一。江西福建加起来只有11人。
蔡京的父亲蔡准,做过侍郎,三四品的样子,算是混到了厅局级,虽然在历史上平平淡淡并不出彩,但给后代的底子总算打下了些。
两个儿子也非常有出息。
弟弟蔡卞更是神童级别的选手,看书过目不忘,记性极好,5-6岁就把《四书》《五经》烂熟于心,且史家典籍、百家杂说、国学法典全部浏览过,其知识之渊博,令很多大人都汗颜。
基因很强大。
成功上岸后,蔡京的第一份工作是前往杭州任钱塘尉,之后升任舒州(现安徽潜山)推官。蔡卞任江阴主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