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的事过去已经三天。李三坐在船舱里,手中把玩着一块银锭。这是刘掌柜第一次见他时给的“见面礼”,足有五十两重。
那是在船队出发前的一个傍晚。他正在收拾铁匠铺的工具,刘掌柜突然推门进来,开门见山地说:“李师傅,我听说你在汴京的铁匠铺被金兵烧了?”
李三手中的锤子顿了顿。那座承袭了三代的铺子,就在金兵进城的第一天化为灰烬。几十年的心血,就这么没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刘掌柜叹了口气,“听说你还有个儿子在金人那边?”
这句话像一把刀,戳中了李三最深的痛处。去年秋天,他独子离家外出做工,恰好赶上金兵南下,从此再无音信。
“你想见他吗?”刘掌柜的声音突然变得很轻,“我可以帮你打听到他的下落。”
李三攥紧了那块银锭。那天晚上,他本该立即拒绝刘掌柜的,可那句“我知道你儿子在哪”像根刺,深深扎在他心里。
“你就没想过,为什么朝廷会这么快撤离汴京?”刘掌柜的声音还在耳边回响,“他们在意的是自己的江山,可谁在意你们这些小民的死活?”
船舱外传来脚步声,李三赶紧把银锭藏好。老张从门外进来:“李师傅,龙舟上的铁活要您去看看。”
来到龙舟,李三开始检查船上的铁件。这些日子,他已经把船队的构造摸得一清二楚。刘掌柜要的就是这些:船只数量、防御部署、航行路线......每一样都详细记在那个皮面本子里。
“李师傅。”突然有人叫他。李三回头,看见周顺站在身后,“您这两天咳嗽,我娘让我送些枣茶来。”
李三一愣。他和周顺的交情不深,没想到对方会这么照顾。接过枣茶,他心里突然涌上一阵愧疚。
“周师傅,”李三斟酌着开口,“你说这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周顺想了想:“大概是为了问心无愧吧。”
这句话像一记重锤,击在李三心口。他想起了在金山寺的那个晚上,自己是如何给金人通风报信,又是怎样背叛了一起共事的船工们。可那时刘掌柜拿出的信,上面分明写着儿子的下落。
“你知道吗,”李三苦笑道,“有时候我真羡慕你。起码你还有小六,能教他手艺,能看着他长大......”
话没说完,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吵闹。原来是几个工匠在争执。李三认出其中有个是刘掌柜新安插进来的人,正在挑动大家对朝廷的不满。
“你们想啊,”那人高声说,“朝廷自己逃命,把我们的家园都丢给金人,现在还要征用咱们的船......”
李三心里一惊。这些话何其熟悉,不就是当初刘掌柜对他说的吗?
就在这时,王婆突然出现,打断了那人的话:“粥好了,都去吃饭吧。”
人群散去后,李三留意到王婆若有所思地看了他一眼。那目光仿佛能看透人心,让他莫名心慌。
回到自己的船上,李三掏出那个本子。里面不仅有船队的情报,还记录着他这些天的挣扎:要不要为了儿子背叛朝廷?要不要出卖跟自己一起讨生活的船工?
突然,他听见舱外有轻微的脚步声。探头一看,竟是小六。这孩子不知什么时候躲在那里,手里还握着什么东西。
“小六!”李三下意识地喊了一声。小六吓了一跳,手中的东西掉在地上。李三定睛一看,是一张被雨水打湿的纸,上面依稀可见几个金国的文字。
“这是......”李三的声音发抖。
“我在您掉落的本子里找到的。”小六怯生生地说,“师傅让我练认字,我认出这是金国字......”
李三脸色大变。那是刘掌柜给他的信,上面写着他儿子的下落。他一直把它夹在本子里,没想到会被小六发现。
“李师傅,”小六突然说,“我爹娘也在金人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