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得拿来竹编,把粿张平铺陈叠在一起,大约十公分的厚度,最后平铺两张红色的用红曲米水加米浆的粿张做“面皮”,讨个吉利。等到要拜神祭祖的时候再切分为四个小方块来供奉。(妈妈利用缝纫线放在正中间,用牙齿咬住一头,再轻轻拉起另一头,切割的线条超级直边,没有一点锯齿。)
小小则在一边准备包“捆粿”的菜馅料。有青菜、南瓜和咸菜等口味,可供大家多种选择。先清洗干净菜品,该去皮的去皮,咸菜剁成菜末,南瓜抽丝,准备好姐姐就开始一样一样的炒熟备用。
叔婆开始制作捆粿皮,把蒸熟的粿张从锅里捞出来,平放在桌上,用筷子将蒸屉里的粿张一分为四小张,一张一张揭了下来,再陈叠到一起放在盘子里,拿来炒好的菜馅料,舀一大勺平铺在果张中间,拉起四个角,对角折叠成一个鼓鼓的四方块,拿起就可以吃了,还可以边吃边干活。(记得那个时候大人拿着吃都不会漏汤,姐弟三个就不行,得放到碗里吃)一个人最少吃5~6个捆粿,比吃饭吃肉还过瘾。(以前在外面是吃不到,只有回老家,现在可以随时吃到,挺幸福的。)
妈妈一般中午才会杀鸡宰鸭,她把鸡鸭宰杀烫毛,剩下的拔毛就让三个小鬼完成。拔鸡毛比拔鸭毛容易的多,姐弟三个最怕的就是要拣鸭子身上的细毛。如果宰到一只很多细毛的方鸭,就意味着双手需要长时间的泡在水里,一个下午拔毛拔到头昏脑胀,眼花花。手指甲比较短的话,那么拔毛就比较费劲,要用镊子刀刀头一端,以拇指配合,贴近细毛孔的地方夹住鸭毛,夹紧轻轻捻拔,必要时还要用钳头扦拔,才能慢慢拔干净,这个过程会很长并且也很费劲。
姐弟三个一想到很快就有鸡腿鸭腿吃可有干劲了,再累再费劲那都不是事。妈妈说要抓紧时间收拾好鸡鸭,赶在发糕蒸好岀锅时,能把鸡鸭也放进锅里蒸好,因为要有鸡鸭汤,晚上才可以有美味的粿条汤吃。
姐弟三个都为了晚上有好吃的,更是卯足了劲干活,妈妈让弟弟去菜地里拔两个大萝卜回来,准备放汤里一起炖。
大半天,弟弟才慢悠悠把萝卜拔回来,又偷懒贪玩去了。妈妈这次并没有责怪他,因为这个时候母女三个才收拾好鸡鸭。姐姐赶紧削皮切块,倒进锅里加了水,妈妈拿来蒸包子的蒸笼架在上面,再放入鸡鸭(鸡和鸭的脚都被塞回肚子里,它们的头和脖子,还有翅膀也被卡稳定型,整个就像展翅高飞的样子)盖上盖子上汽蒸,火候不能太猛,否则蒸岀来的鸡鸭会脱皮,卖相就不好看了。(祭祀祖先也显得不够虔诚,很是讲究。)这个蒸煮环节妈妈是绝对不会让姐弟三个来帮忙的,一定要自己亲自动手来完成,以示诚心。
妈妈边看火边拿出中午剩下的捆粿皮,指导姐姐把它切成又细又长的粿条,准备好鸡鸭起锅时就倒进去煮粿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