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替嫁医妃:王爷他心动了》最新章节。
林轻歌心头一凛,知皇帝怀疑自己就是顾家后人。然眼下“时机”尚不成熟,若她承认,反倒让皇帝更忌惮,逼她交出全部证据。她只得模棱两可道:“太子多疑,认为臣妇既得此密令残件,也许有意替顾家翻案。贵妃纯系听命太子行事罢了。”
皇帝不置可否,片刻后才道:“你可还有更完整的文书?若确系先帝亲笔,朕要看个明白。”
林轻歌猛地一拱手:“陛下,臣妇手中仅有部分碎片,并不全。若陛下想彻查顾家案,还需派刑部、宗人府搜寻更多当年卷宗。臣妇恳请陛下秉公判断,莫让贵妃和太子再一手遮天。”
皇帝心中“咯噔”,听见她直呼太子“一手遮天”,不禁恼怒。可是当下形势,太子与贵妃确实动作频频,而萧靖寒在边境建功,也让皇帝对太子多少生了戒心。他冷哼一声,扔下帛片:“朕自会处置。你先回王府等候,朕若有问必召你。不许擅自泄露此物!”
林轻歌暗暗松口气,至少皇帝没把她当场惩办,也表示要让她离开寿宁宫。她连忙趁机叩谢:“臣妇多谢陛下,愿听候差遣。”
皇帝面无表情,转身吩咐内侍:“送王妃出宫,寿宁宫之人一并看管起来,不得再生事端。”
林轻歌含泪俯首:“臣妇叩谢圣恩。”她脑中转瞬闪过一念:既能离开这鬼地方,也许就能保住小命与剩余文书,将来再做打算。
一炷香后,林轻歌携碧儿走出宫门,上了王府马车。常黎等暗卫早已焦急等候,见她能安全获释皆又惊又喜。林轻歌只是轻描淡写道:“贵妃已被皇帝押下问话,寿宁宫这回闹大了。陛下也收了我一小段帛书碎片,但并未进一步责难。先离开这里再说。”
常黎拱手:“王妃,我们速回王府吧,途中要多加戒备,怕太子余党行刺。”
马车迅速离开皇宫周边。一路上,碧儿虽累得半死,却激动不已:“王妃,总算脱离寿宁宫。想不到竟是皇帝突然驾到救了您。”
林轻歌微微苦笑:“他并非想救我,只是发现贵妃擅作主张动刑,危及皇室颜面,才不得已出面。如今他既看了那帛书一角,必起疑心。太子若知此事,定然跳脚,还会继续对我不利。咱们还得打起精神应对。”
碧儿低声:“那我们该怎么办?”
林轻歌望着车外飞逝的街景,目光坚定:“先回府静观皇帝如何处置贵妃。若皇帝真想彻查当年顾家案,太子怕也难阻。若他碍于自身利益,只想大事化小,便会暗中压下。无论如何,我得把剩余关键文书保护好,最好能与萧靖寒取得联络。”
想到萧靖寒,林轻歌心头又是一阵忧怀:他远在边关,不知可否尽快归来。以他之能,或许能在朝堂上更好推动顾家昭雪。此刻自己独力仍嫌势薄。
“终究要等一个时机——太子与贵妃被皇帝震怒之时、或萧靖寒班师之刻。”她在心里沉沉叹道。
那边,寿宁宫事发当日,皇帝震怒之下,将贵妃软禁在长乐宫偏院,还命刑部派官员入宫做调查,以查出“寿宁宫藏刑具”真相。宫内消息闭塞,但太子很快得到密报,说母妃竟被皇帝当场斥责关押,不禁火冒三丈。
太子在东宫恨得咬牙:“好个林轻歌!居然当着父皇的面告了母妃的状,还拿出更多密令碎片激怒父皇……该死,母妃真是轻率,没把她处理干净,反让父皇撞破!”
谋士悄声:“殿下,眼下贵妃被软禁,您最好先稳住皇帝。若闹僵,皇帝翻案意图加强,咱们处境更危险。”
太子冷冷点头:“哼,我自会想法让父皇息怒。可不能让刑部继续深查,否则必然查到太子府对寿宁宫的暗中协助。若暴露我在宫内安插的爪牙,麻烦更大。”
谋士犹豫一下,提议:“不如殿下先向父皇示弱,对贵妃之事撇清,暂与母妃切割,保住大局。然后私下再对林轻歌下手,抢夺那完整版密令文书……”
太子眉心跳动,思绪翻涌良久,终于重重哼道:“只能这样。母妃失算,我也不能陪她一起栽。待我先向父皇致歉请罪,再找机会除掉林轻歌!”
翌日,林轻歌平安回到九王府,当晚府内张灯迎接。常黎等人欢欣鼓舞,原以为王妃可能回不来了。可见她虽伤痕累累,精神却尚可,都纷纷放下心。
林轻歌把自己关在书房,摒退旁人,只带碧儿与暗卫副统领一起查看藏于暗室的完整文书,确认无损。她才真正松口气——最核心的印玺、先帝大段笔墨依旧稳妥。
“王妃,您贡献给皇帝的一小片碎文虽有价值,但并非最关键之印玺段。这下太子仍无法完整篡改当年真相。”常黎由衷称道,“您这一招舍车保帅,巧妙无比。”
林轻歌微露欣慰:“是啊,皇帝得那小段虽会起疑,却不足以翻案,便会继续盘问贵妃与太子。我可趁机喘息。只要殿下(萧靖寒)在边关再立功威慑,或有机会一举揭穿太子阴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碧儿笑着端来茶水:“王妃既历经险境,又连夜奔波,快喝点茶暖身。”
林轻歌轻抿一口,心神却仍紧张:太子不会就此收手,他必会加倍图谋。稍有不慎,王府依旧危机四伏。
“我必须尽快与萧靖寒联络,让他知我已脱险,也让他做好配合朝堂的准备。”她定了定神,对常黎吩咐,“派最快的暗卫前往北境,把这些情况写信告知王爷。”
常黎领命,旋即安排下去。
与此同时,太子遵谋士建议,上朝时向皇帝“自请处罚”,表示自己虽不知贵妃所为,却有疏于管教之失,甘领轻罚。皇帝心里本已对太子有所疑忌,但见他这样“知错服软”,加之北境战事紧迫,也不便过多纠缠,便略作惩处,责其闭门思过数日了事。贵妃那边则继续关押数天,待刑部调查完再定论。
朝堂群臣看在眼里,也多半相信是贵妃擅作主张,与太子无关。皇帝见事态平息,暗自缓口气。
然而林轻歌深知太子定不甘罢休。贵妃被压住,太子正好躲在幕后,更方便秘密布局。她警觉性更高,闭门谢客,强化王府戒备。
不久后,王府迎来两道紧急消息:
1.萧靖寒来信:北境战事已进尾声,外敌大部被歼,齐远与九王爷打算进行最后合围。若顺利,两月内可告全境平安。萧靖寒暗示一旦战事告捷,他会火速回京,配合顾家案翻案。
2.刑部对贵妃调查结论:虽查出寿宁宫里确摆放刑具,但贵妃称自己“糊涂一时、没想伤人”,只被皇帝下令褫去部分封号和俸禄,暂不废其妃位。可见皇帝仍想保住颜面,不愿大动干戈。
林轻歌收毕,两股喜忧参半:好消息是萧靖寒即将奏凯归来;坏消息是贵妃受的处罚并不重,随时可能东山再起与太子联手整她。
“看来皇帝还不想撕破脸。”她默默叹息,“必须等王爷凯旋,再做最后决断。再忍耐一段时日。”
就在林轻歌暂且安守之际,林家家主林仲业忽然派人送来又一封急信,言辞慌乱:“太子手下频频施压,若我林家仍不‘揭露王妃身世’,恐将难保全族!老夫别无选择,你若有一计,自来面谈,否则我也只有将你与顾家关系揭向朝堂……”
林轻歌看完冷笑不已:林仲业果真动摇,打算向太子投诚。她先前就料到林家迟早屈服。若她不再阻止,林仲业可能当真公开自己是顾家后人。那样一来,皇帝也会忌惮她血统,而没有萧靖寒在朝,她更加孤立无援。
经过深思熟虑,林轻歌写了回信让林家送回:“我王府无惧太子威胁,但念昔日养育之情,不愿林家覆灭。若林家执意背叛,后果自负;若愿共度难关,我可再保林家平安。”言辞并不客套,甚至带着警告,意在逼林仲业谨慎。
林仲业信后回信也很快,声称:“老夫无意背叛,但太子逼迫甚急。若你不想林家揭发,你便出面想法与太子妥协,或尽早与皇帝说明顾家案。老夫只给你十日宽限……”
林轻歌阅信后一声冷笑:“逼我十日之内解决?他也未免狂妄。等萧靖寒凯旋吧,到那时,无论太子或林家都将见我手中筹码真容。”
日子紧迫,林轻歌却依旧小心行事,不出王府。太子自然愈发焦躁。贵妃被软禁,也在等刑部结案,暂时出不了手,太子就只剩暗中下黑手一途。
某夜,王府后院又遭黑衣刺客潜入,意欲点火烧屋、趁乱杀王妃。所幸暗卫及时发觉,将刺客剿灭,砍翻一人活捉。结果那人口风极紧,不肯招认主使,最后自尽当场。林轻歌气恼,却无可奈何。
“太子愈发急了。”她越发肯定:若自己再耽搁,很可能将面临更凶险突袭。
“拯救局面之法,只有等萧靖寒胜利归朝,与我联手当面向皇帝揭露当年之事。”她心中频呼:但愿萧靖寒能早日完结战事。
就在这紧张氛围中,北境战报频传捷讯:萧靖寒率偏师连破敌寨,齐远大军直捣外邦腹地,预计不日将会凯旋。朝堂上议论纷纷,不少人对萧靖寒敬佩,也有人担心他掌兵过重影响太子。
林轻歌听闻捷报,暗暗欣喜:这意味着萧靖寒很快回京,届时两人联手,配合那批完整的密令证据,或可一举逼宫当众翻案。她密令暗卫做好充分布防——一旦萧靖寒大军进近京城,太子势力或会提前狗急跳墙。
“在这最后关头,我必须格外小心,不给太子可乘之机。”她对常黎叮嘱,“任何可疑人物接近王府,一律驱离,勿让他们点燃祸端。”
常黎重重点头,安排人日夜巡逻。
一场决定所有命运的对决,似已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