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621集:《韩国内乱》(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历代风云五千年》最新章节。

四、王翦引兵入,韩地起尘埃

函谷关的城门缓缓打开,一万秦军精锐列队而出。

黑色的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旗面上的“王”字格外醒目。王翦骑在一匹黑色的战马上,身披玄色铠甲,腰间挎着长剑,目光如炬地扫视着队伍。士兵们手持长戈,背负强弩,步伐整齐,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有力,扬起的尘土在阳光下形成一道灰黄色的雾霭。

“将军,队伍已集结完毕,可随时出发!”副将上前禀报。

王翦点头,拔出长剑,指向东方:“目标新郑!速战速决,不得扰民!”

“诺!”士兵们齐声呐喊,声音震得周围的树木微微晃动。

秦军的行军速度极快。他们沿着渭水东行,每日行军百里,夜晚就在野外扎营。王翦治军极严,严禁士兵抢夺百姓财物,即便路过村庄,也只是在村外扎营,派士兵守卫村口,防止有人骚扰村民。

这日,军队行至韩国的宜阳城外。宜阳守将早已接到公仲朋的通知,率领守军出城迎接。守将跪在地上,向王翦躬身道:“末将参见王将军!奉公仲大人之命,已备好粮草,愿随将军一同前往新郑,平定内乱!”

王翦翻身下马,扶起守将:“将军不必多礼。公仲大人在新郑处境艰难,我们需尽快赶路。宜阳守军可留三千人守城,其余两千人随我同行。”

“末将领命!”守将立刻吩咐下去,很快便挑选出两千精锐,加入秦军队伍。

队伍继续东进,离新郑越来越近。沿途的韩国百姓见秦军过境,起初都躲在家里不敢出门,但见秦军纪律严明,不抢不掠,渐渐放下了戒备。有大胆的村民甚至端着水和食物,站在路边,看着这支黑色的军队走过。

一名老妇人拉着孙子,站在村口,看着秦军士兵整齐的步伐,喃喃道:“这就是秦国的军队吗?倒比我们韩国的兵规矩多了。”

孙子仰着头,看着秦军的战旗,好奇地问:“奶奶,他们是来帮我们打公叔氏的吗?公叔氏的兵昨天还抢了我们家的鸡呢。”

老妇人叹了口气,摸了摸孙子的头:“但愿他们能早点平定内乱,让我们能好好过日子。”

王翦坐在马上,听到了祖孙俩的对话,嘴角微微上扬。他知道,民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关键。秦军越是纪律严明,就越能得到韩国百姓的支持,平乱也就越顺利。

五日后,秦军与宜阳守军抵达新郑城外二十里的地方。公仲朋派来的使者早已在此等候,见到王翦后,立刻上前禀报:“王将军,公仲大人已得知将军到来,特派小人前来引路。公叔氏的部队如今控制着新郑的东、北两门,西门由公仲氏的家臣把守,南门则由卫戍部队的旧部看守,只是那旧部立场摇摆,恐有变数。”

王翦点点头,召来副将与宜阳守将,商议作战计划:“明日一早,我们兵分三路。第一路,由副将率领五千秦军,攻打东门;第二路,由宜阳守将率领两千宜阳守军,攻打北门;第三路,由我率领三千秦军,攻打南门。东门与北门是公叔氏的主力所在,副将与宜阳守将只需牵制住他们即可,不必强攻。我亲自攻打南门,争取劝降守将,打开城门,然后直捣公叔氏的府邸。”

“将军英明!”众人齐声应道。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秦军的进攻便开始了。

东门方向,副将率领五千秦军,架设云梯,向城门发起进攻。公叔氏的士兵在城墙上射箭,投掷石块,秦军士兵冒着箭雨,奋力攀爬。副将站在阵前,手持长剑,大声喊道:“兄弟们!拿下东门,平定内乱,让韩国百姓过上好日子!”

北门方向,宜阳守将率领守军,与公叔氏的士兵展开激战。守将身先士卒,手持长戈,斩杀了几名公叔氏的士兵,守军士气大振,纷纷奋勇向前。

而南门方向,王翦勒马站在阵前,对着城墙上的守将喊道:“我乃秦国将军王翦!公叔氏叛乱,挟持国君,扰乱朝纲,百姓遭殃。你若打开城门,归顺公仲大人,我可保你性命,还可奏请秦王,赏赐你爵位。若执意抵抗,待城破之后,休怪我不客气!”

城墙上的守将脸色苍白,犹豫不决。他知道公叔氏大势已去,秦军势不可挡,可又担心投降后会被公叔氏报复。就在这时,城墙上的士兵突然骚动起来——原来有士兵偷偷跑下城墙,向秦军投降,还带来了公叔氏在府邸囤积粮草、准备负隅顽抗的消息。

守将见大势已去,长叹一声,下令打开城门:“我愿归顺公仲大人,随将军一同平定内乱!”

南门被打开,王翦率领秦军涌入城中。士兵们沿着街巷前进,遇到公叔氏的士兵,只劝降不滥杀。公叔氏的士兵见秦军入城,大多无心抵抗,纷纷放下武器投降。

很快,秦军便抵达公叔氏的府邸外。府邸的大门紧闭,公叔伯婴的私兵在门内死守。王翦下令架起云梯,同时派人喊话:“公叔伯婴叛乱,罪该万死!若尔等放下武器,可免一死!若执意抵抗,府邸攻破后,格杀勿论!”

门内的私兵听了,开始动摇。有几名士兵偷偷打开侧门,秦军趁机涌入府邸。公叔伯婴正坐在内堂,得知秦军入城,知道自己已无退路,拔出长剑,想要自刎,却被冲进来的秦军士兵制服。

“公叔伯婴,你叛乱挟持国君,扰乱朝纲,今日被擒,还有何话可说?”王翦走进内堂,看着被绑在地上的公叔伯婴,语气冰冷。

公叔伯婴抬起头,眼里满是不甘:“我乃韩室世族,辅佐韩室,何罪之有?倒是你们秦国,入侵韩国,才是罪该万死!”

王翦冷笑:“若不是你引发内乱,秦国怎会出兵?你若真心辅佐韩室,就该以韩国百姓为重,而非争夺权力。如今你被擒,也是咎由自取。”

说完,王翦下令将公叔伯婴关押起来,派人看守。随后,他率领秦军前往宫城,拜见韩襄王。

宫城的大门早已打开,韩仓站在宫门口,身边跟着公仲朋。看到王翦率领秦军而来,韩仓的脸上露出了复杂的表情——有感激,有敬畏,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

王翦走到韩仓面前,躬身道:“秦国将军王翦,奉秦王之命,前来平定韩国内乱。如今乱贼已擒,韩国安定,特来向大王复命。”

韩仓连忙扶起王翦:“多谢王将军!多谢秦王!若不是秦国出兵,韩国恐怕早已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公仲朋也上前,向王翦躬身道:“多谢王将军相助。公仲氏与韩国百姓,必不忘秦国之恩。”

王翦微微一笑:“大王与公仲大人不必多礼。秦王心系天下,见韩国内乱,百姓受苦,才派我出兵相助。如今内乱平定,韩国当早日恢复秩序,安抚百姓。”

宫城的阳光渐渐升高,照在众人身上。新郑的街巷里,秦军士兵正在帮助百姓清理战场,恢复秩序。远处的市集上,已有商贩开始摆摊,虽然人还不多,但已能感受到一丝生机。

只是,所有人都知道,新郑的风雨虽然暂时平息,但秦国的影子,已经深深烙印在了韩国的土地上。这场内乱的结束,不是韩国安定的开始,而是秦国控制韩国的开始。黑色的战旗在宫城上空飘扬,预示着中原大地,即将迎来新的风云。

五、盟约墨未干,韩地秦影深

新郑的宫城大殿里,气氛肃穆。

韩襄王韩仓坐在王座上,脸色依旧苍白。下方,公仲朋站在左侧,王翦站在右侧,秦国的使者手持一份盟约,正在宣读。

“秦韩两国,永结友好。韩国愿以宜阳为秦国驻军之地,秦国派三千士兵驻守宜阳,保护韩国西部边境;韩国的盐铁专营权,由秦韩两国共同管理,所得利益,秦韩三七分成;韩国的外交事务,需与秦国商议,不得擅自与他国结盟;秦国承诺,若韩国遭遇外敌入侵,将出兵相助。”

使者宣读完毕,将盟约递到韩仓面前:“大王,请在盟约上签字盖章。”

韩仓看着盟约上的条款,手指微微颤抖。他知道,这份盟约看似是“友好盟约”,实则是将韩国变成秦国的附庸。宜阳驻军,意味着秦国掌控了韩国的西部门户;盐铁专营权共享,意味着韩国的经济命脉被秦国掌握;外交需与秦国商议,意味着韩国失去了自主外交的权利。

他看向公仲朋,眼神里满是询问。公仲朋微微点头,示意他签字。韩仓深吸一口气,拿起笔,在盟约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盖上了韩国的国君印玺。

使者拿起盟约,递给王翦。王翦看了一眼,满意地点点头,然后递给公仲朋一份副本:“公仲大人,这份盟约是秦韩友好的见证。还望公仲大人日后能遵守盟约,与秦国携手,共同发展。”

“王某定当遵守盟约。”公仲朋接过盟约,双手微微用力。他知道,自己这一步棋,虽然保住了公仲氏,保住了韩室,但也把韩国推向了秦国的掌控之中。可他没有别的选择,若是公叔氏掌权,韩国只会更惨。

盟约签订后,王翦开始着手在韩国安插亲信。他向韩仓推荐了几名秦国的官吏,分别担任韩国的财政官、军事顾问和外交使者。

“大王,”王翦道,“这几位官吏都有丰富的经验,熟悉民政、军事和外交事务。韩国刚刚经历内乱,急需人才整顿政务,相信他们能为大王分忧。”

韩仓没有拒绝的理由,只好任命这几名秦国官吏担任要职。很快,韩国的财政、军事和外交部门,都有了秦国官吏的身影。他们表面上是“协助”韩国处理事务,实则是在掌控这些部门的运作。

财政官上任后,立刻对韩国的赋税制度进行了改革,将韩国的赋税标准调整为与秦国相近,同时加强了对国库的管理,所有的财政支出都需要经过他的批准。军事顾问则开始协助韩国训练军队,将秦军的训练方法引入韩国军队,同时对韩国的军队编制进行了调整,削弱了韩国将领的兵权。外交使者则负责处理韩国的外交事务,所有的外交文书都需要经过他的审核,然后才能发送给其他国家。

公仲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试图干预这些秦国官吏的工作,却被王翦以“盟约规定,秦国官吏协助韩国处理事务,他人不得干涉”为由拒绝。公仲朋这才意识到,自己引狼入室,如今想要摆脱秦国的控制,已经难如登天。

这日,公仲朋在府邸召见秦国的外交使者。使者坐在案前,端着茶杯,神态傲慢。

“使者大人,”公仲朋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和,“近日楚国派使者前来,希望与韩国结盟,共同抵御秦国。此事……”

“此事无需商议。”使者打断公仲朋的话,“盟约规定,韩国不得擅自与他国结盟。楚国与秦国素有嫌隙,韩国若与楚国结盟,便是违背盟约。公仲大人若是想破坏秦韩友好,恐怕会给韩国带来麻烦。”

公仲朋脸色一变:“使者大人此言差矣。楚国是韩国的邻国,若与楚国交恶,对韩国也不利。我们只是与楚国保持友好关系,并非结盟。”

“是否结盟,由秦国说了算。”使者放下茶杯,站起身,“公仲大人还是不要多管外交事务为好,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若是秦王知道此事,恐怕会对韩国失望。”

使者说完,转身离去,留下公仲朋独自坐在案前,脸色铁青。他知道,使者的话是在威胁他。若是他再干预外交事务,秦国很可能会对他下手,甚至废除韩仓,另立傀儡。

与此同时,新郑的街头巷尾,秦国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秦国的货币开始在韩国流通,秦国的法律条文被张贴在城墙上,秦国的商人纷纷来到韩国,开设店铺,垄断了韩国的部分商业市场。百姓们虽然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但也渐渐发现,自己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秦国。

这日,韩仓在宫中召见公仲朋。少年国君的脸上满是愁容:“公仲大人,秦国的官吏越来越过分了。昨日财政官竟然下令,将韩国的粮食运往秦国,说是要‘互通有无’。韩国刚经历内乱,粮食本就紧张,若是再运往秦国,百姓们恐怕会挨饿。”

公仲朋叹了口气:“殿下,我们现在没有办法。盟约在身,若是得罪秦国,后果不堪设想。不如先答应下来,再派人向秦国请求,减少粮食的运输量。”

韩仓沉默片刻,点了点头。他知道,这是目前唯一的办法。如今的他,虽然是韩国的国君,却做不了韩国的主。秦国的影子,已经笼罩了整个韩国,无论他怎么努力,都无法摆脱。

而在咸阳,惠文王收到了王翦的奏折。奏折里详细描述了平定韩国内乱的过程,以及在韩国安插亲信、签订盟约的情况。惠文王看完奏折,满意地笑了。

“公孙相邦,”惠文王对公孙衍道,“王翦做得很好。控制韩国,秦国的东进大业又迈出了重要一步。接下来,我们可以借助韩国的力量,向魏国施压,迫使魏国与我们结盟。”

公孙衍躬身道:“大王英明。魏国见韩国依附秦国,必不敢轻易与秦国为敌。臣已派人前往魏国,告知魏国若与秦国结盟,秦国愿归还之前攻占的魏国城池。相信魏国很快就会答应。”

惠文王点头,目光望向东方。窗外的阳光正好,映照着他脸上的雄心。他知道,控制韩国只是开始,未来的日子里,秦国还会征服更多的土地,最终实现统一六国的大业。

新郑的宫城大殿里,韩仓看着窗外的落叶,轻轻叹了口气。他想起父亲生前对他说的话,韩国虽然弱小,但只要君臣一心,总能在列强之间求得生存。可如今,他才明白,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所谓的“生存”,不过是任人摆布的傀儡。

秋风穿过大殿,卷起地上的落叶,也卷起了韩仓眼中的迷茫。他不知道韩国的未来会怎样,也不知道自己这个国君还能做多久。他只知道,秦国的黑色战旗,已经在韩国的土地上竖起,而这面战旗,终将改变整个天下的格局。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九幽刑典
九幽刑典
我是一名互联网公司的普通职员,因为我凭家里关系到了这家公司工作,因为我不懂这些高科技,被同事欺负。突然有一天,我有了创越异世界的能力,只要我能受的了异世界的酷刑,我就能在本世界听懂同事的话
我是个小坏蛋
我女朋友是学医的
我女朋友是学医的
苏子言为救众生欲杀赵仁理,赵仁理却微笑引颈:“用我的命换你道途无碍。苏金针逆转自毁仙脉:“我的道,就是让你活着。(本书适合中医爱好者食用,文中有大量中医知识!本人就是对中医比较感兴趣,所以才萌生了将中医融入小说的想法,不足之处,多指正。)
莫走X路
恶雌怀崽,众兽夫又争又抢
恶雌怀崽,众兽夫又争又抢
关于恶雌怀崽,众兽夫又争又抢:江梨穿成兽世人人厌恶的恶毒雌性。刚穿就怀崽,还要面对众兽夫的恶意。她只能携崽令兽夫,争当兽世女王。然而她还没得瑟多久,兽夫就来爬她的床。
似虎芽
失业后,我选择了修仙
失业后,我选择了修仙
吴念失业后,回到老家,被自己爷爷交给一本古书,没想到因为这本书自己踏上了修行之路。随后,在修行的时候,一点点揭开了这个世界神秘的面纱…
吴门似海
幻界药魔
幻界药魔
关于幻界药魔:她出生在一个千年来给各国雇佣的最大杀手强国—幻界药国,在不断地训练中她终于成为幻界药国的最强杀手,执行的任务都是百分百完成。有一天,她接到的任务是把这个世界的第二强国的少主杀掉,当她见到他时候,他受了重伤,她正面面对他的时候“奇怪,我居然不想杀他······
醉此生又何妨